科技想要什么 mobi+azw3+epub


皮皮书屋读书会《科技想要什么》

文章引用:知乎读书,文稿作者:胡泳

书籍下载地址:http://www.pipibook.com/9157.html

今天我想给大家解读的书是凯文·凯利的著作《科技想要什么》。

之前我们也读过凯文·凯利的其他书,业界习惯称他为 KK,早年经历很独特,19 岁从大学退学,做了 8 年独立摄影师,这期间,他到处旅行,去过亚洲的十几个国家,后来这些作品收录在《亚洲恩典》这本摄影集中,随后他又骑自行车独自穿行美国。在《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里,KK 多处提及早年的旅行,与他居住的新泽西不同,先进技术未曾触及地区的落后与智慧给了他对科技的新思考。这本书可以说是从道的角度上看待科技整体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用中国的老话来诠释,就叫做「为科技立心」。另外,在这本书中,KK 的立论是从宇宙观而来,这有点像老子、庄子的思考顺序。

现在的人类创造了科技并处于它无微不至的包围中。不可否认的是,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充分的便利和机遇。然而,在享受服务的同时,我们也不得已承受了科技所激发出的欲望、破坏与战争。这是两种相互矛盾的力量。早期的网络嬉皮士们曾赋予科技建立理想社会的使命;而久负盛名的英剧《黑镜》,则是反乌托邦话语的代表,它畅想了一个科技统治人性的黑暗未来。问题的关键在于,且不讨论哪方正确,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是,我们已经越来越依赖科技,难以想象失去科技的世界会是怎样。人们自然担忧,这趟没法下车的旅程将会把我们带向何处?

这种担心很多时候来自于科技越来越强的自主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它似乎要摆脱人类控制,并模糊生命与非生命的边界。能够自组装的简单机器人,被设计成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大型系统,它与我们身体的同类功能的差别并不大。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失去代理权。当程序传入代码,代码传入算法,然后算法开始创建新算法时,它离人类越来越远。软件被发布到一个没有人能完全理解的代码世界中。这使得我们对科技的未来感到更加惶恐与迷惑。

凯文·凯利是一个坚定的技术乐观主义者,通过这本书的论证,他试图告诉我们这些担心都是站在割裂人类与技术的视角上。我们应该看到科技中所蕴含的生命特质,把它看作终会长大的孩子,看作饱含诗意的情人,倾听科技的声音,与其共同成长。

他说得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接下来,我们可以一同进入这部作品。

我将从三个部分来讲解这本书:

第一部分我们来看一下科技与进化的关系,作者认为科技是生命的第七王国,是进化的发展阶段。

第二部分我们思考一下科技的善与恶,以及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善恶。

第三部分我们看一下科技是否存在固定的发展方向。如果存在,那么科技到底想要什么,要把我们带往何处?

按照生物学家的分类,世界上共有六大类生物,前三种是微生物,后三种是菌类、植物和动物。这些生物经受住了 40 亿年的漫长考验,存活至今。如果要讲述生命发展的故事,我们可以采用经典的进化理论,从中拎出重要的节点。这些节点包括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上的那个时刻,这是由无脊椎动物发展为脊椎动物;再比如恐龙灭绝,比如人直立行走的时刻,这些都对生命系统的进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 KK 认为,根据信息组织方式的不同,重新梳理进化节点则会更为清晰。也就是说,生命的进化可以看作是信息组织方式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不是所有的生命都有 DNA,比如病毒就没有,但是所有的生命都包含信息。生物信息学便是研究生物采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信息的学科。2001 年开启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实质也是将基因存储的信息进行解码,转换为人类可读的方式。

如果按照信息的组织方式不同,进化的故事也可以这样讲述。早期的物质存在形式只是一些可复制的分子,后来这些可复制分子串联起来形成了染色体,染色体再经过缠绕组合形成 DNA。分子、染色体及 DNA 储存信息的方式都是不同的。随后进化又经历了从无核细胞到有核细胞、无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等、生命个体到群落。性是生命组织信息方式的一次重要变化,无性繁殖不经过受精,只是截取母体的一部分,复制基因信息,成为新个体。而有性繁殖,则是有序交换父母双方信息,组成原先并不存在的新的信息串。

在整个进化中,生命体进化出的最高级的信息存储传播方式是语言。40 亿年来,进化一直在积累基因库知识,每一条 DNA 链都会学习新的知识,并将其添加到它的内部代码中。但是这种处理信息的方式是极为缓慢的。自从智人发展出语言后,以其为基础的信息存储与文化传承,能够比基因更快地修改和传播知识,使生命的发展更为高效。

以上我们说的是生命的进化,而科技的进化与自然进化相似,主要的科技变革也是从一个信息组织层次过渡到另一个层次的通道。比如科技的起点从语言起步,文字的出现是一个重要转折,然后是从手稿到印刷品,从书本知识到科学方法,从手工制造到批量生产,直到现在,从工业文化到无所不在的全球通信。文字的出现扩展了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流通范围,它加速了贸易,促进了历法的发明和法律的形成。印刷术的出现则让文化更加广为传播,再次扩充了信息的组织。图书馆、目录、字典等遍地开花,导致信息的普遍性达到新的高度。一直发展到现在,互联网的出现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人类的整体被信息流所包围。未来,信息流还将扩展到制造品上,它通过大型网络在全球传播,而这一网络将成为最大规模的但不是最终的信息梳理场所。

按照信息的视角讲述生命进化与科技进化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科技重大转变的开端正是生物转变停止的地方。语言的发明标志着自然界的最后一次重大转变,人类社会的第一次转变。文字观念和概念是社会动物创造的最复杂的事物,也是任何类型的科技最简单的基础。因此语言为前后两种进化牵线搭桥,它像是一个桥梁,将自然进化与技术进化整合为一个连贯体。无论是自然进化还是科技进化,在每一次的重要变化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信息在朝着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富的方向发展。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技术是除六大生物以外,遵循进化规律,逐渐进化而来的第七王国。

好了,既然科技是遵循生命进化逻辑产生的事物,那这一事物到底是好是坏,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呢?

这便引出了第二部分要讨论的内容:

科技的善与恶,以及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善恶。

凯文·凯利给出的答案是,科技有善有恶,但总体上善比恶多上那么一点,而对待科技的正确做法,是放手及持续关注。

我们先来看善恶之辩。

事实上很难建立一个公认的评价变量,将古往今来的人类社会放在上面来称一称,看看科技到底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还是令其堕落。这就回到我们最最开头所说的问题,存在两种相互矛盾的观点。青霉素的确延长了人类的寿命,避孕药导致了女性的身体自主,但工业化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核武器也制造出任何想象都难以穷尽的战争伤害,甚至可以毁灭整个地球。作出论断是困难的,但 KK 给出了自己坚定的答案。

作者采取的是通过行为结果推测原因的方法。反对科技的人经常喜欢将乡村描述为美好沉静的,而将城市描绘为肮脏罪恶的。但事实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乡村居民涌入城市,中国现在就在历经这一阶段,他们住在边缘的贫民窟,即便是忍受污水和拥挤,也不愿意回到田园牧歌的家乡。如果不是说比起乡村,象征着科技发展的城市带来的机遇更加动人,人们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选择?

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我们斥责着电子产品的危害,但所有的人都离不开它们,或者说都喜爱它们。有人说,科技的美好是一种障眼法,是一种毒瘾,蒙蔽了人类。如果是这样,那么应该越少使用科技的人,对科技的本质看得越为清楚,而我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又有人说,科技的美好只是大公司或媒体为了商业利益进行的鼓吹,假定真的这样,那么这些大公司的拥有者应该最清楚科技的坏处,会选择远离科技,但实际上他们与其他人同病相怜。KK 在反驳了各种解释后,最终剩下的结论是,人们作出这种选择,不是因为他们傻,而是科技本身确有好处。

科技所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它增加了人们的选择性。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 1547 年去世的时候,他的财务主管们整理了一份有关其财产的详细清单,他们极为仔细,最终得出亨利国王的家产为 1 万 8 千件物品。而现代人类,如果有耐心清点一下三口之家的物品总数,将会轻易地超过 1 万件。事实上,我们比亨利国王更富有,国王即便有钱,但他无法买到抽水马桶,也无法完成一次 500 公里的乘车旅行。我们之所以可以远超国王,是因为科技的发展。这种选择的多样性也体现在人生道路与人格的选择上。

早期的人类只可以选择狩猎或者采集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再后来的一些时候,人们可以选择成为铁匠或木匠。随着科技创造了越来越多新的工种,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途径。如果没有钢琴技术的发明,贝多芬的才能将无处施展;如果没有颜料技术的存在,梵高可能就是个一事无成的幻想者。科技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人生机会,作者得出了极为光明的结论:通过发展科技,在未来你可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本来人格与衍生人格。

然而在乐观的同时,凯文·凯利也不否认科技的恶和伤害。但只要善比恶多那么一点点,即使只多百分之一,这个单薄、羞怯的小差距将会随着时光流逝汇聚成文明。

既然科技有善有恶,如何对待这些善恶便成了人类的考验。在历史上,人类曾经采取过禁令原则和预防原则来规避技术的有害性。

禁令原则简单而粗暴,要求人类整体拒绝某项恶大于善的技术。历史上曾被禁绝的罪恶发明清单包罗万象,包括十字弓、枪、地雷、汽车等。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集体拒绝某项技术是难以实现的,尤其是在提倡多样性与自主选择的现代社会。禁令只不过是会延长技术的扩散时间。除了核技术外,没有任何一项禁令得到过长期有效的实施。而且,选择禁止这项技术而非那项,有时的理由是荒谬的和高度地域性的。

预防原则尽管看起来比禁令原则略宽松一些,但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预防原则的方法就是考虑最坏的结果,除非证明某项技术不存在重大风险,否则不投入使用。也就是说,人们必须证明一项技术完全无害,才能推广。不幸的是,这一原则实践起来却有很大的问题。

人们往往难以在一开始就确定某项技术的使用功能,爱迪生相信他的留声机将主要用来记录濒死之人最后的遗言,而事实上它被用来录制唱片。人们最早把伟哥当作是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进行临床检验,而互联网发明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防止灾害发生时通信数据丢失而进行备份。只有极少的伟大创新一开始就触及了它最终达到的高度。因此,如果一项技术不真正地投入使用,我们很难凭空预测它的好坏,副作用有时是意外的,与其他技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预测原则很难考虑到。

预测原则本着安全胜过遗憾的宗旨质疑新事物,但它却将已经存在的技术视为自然,忽略了已有技术也是存在风险的。从本质上看,技术原则是站在有风险的旧事物的立场上对新事物指手画脚。

那么,凯文·凯利最终给出的方案是,应采取警醒原则对待新技术。

不可预见的技术效用有一个共同根源,即各种技术的互动。所以检验技术可靠的办法是让它在真实的实践操作中工作,一种理念必须通过新形式工作足够长的时间,才会开始显示副效应。在使用的同时对技术进行实时评估和监控,当发现可见的危害时及时修正和调整。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可以被完全证明是没有风险的,始终保持警惕是人类创造复杂事物的代价。面对高危技术,下封杀令没有意义,这需要人类投入更多心血试验、关注、转变技术的使用发展方向,像为一个问题儿童寻找他的合适价值,发掘其中更多的善。当然这也有一个负效应,为了提高做出更优决定的可能性,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

前两部分我们分别讲了技术的进化与生命的进化一脉相承,也讲了科技的善恶,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善。那么最后一部分,我们来看一下
科技是否存在固定的发展方向。如果存在,那么科技要把我们带往何处?

在科技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趣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发明都会由多个人在相近不远的时间里独立发明出来。贝尔和格雷都在 1876 年 2 月 14 日这一天申请电话专利,第一次观察到太阳黑子的不是两个人,而是 4 名独立观测者,包括伽利略,时间都在 1611 年。温度计有 6 位不同的发明人,皮下注射针头有 3 位,肾上腺素有 4 次被首次分离,铁路电气化的技术被认为是至少 6 人的独家发明。事实上,这样的同步性并不是偶然事件,统计证明,几乎所有的发明都拥有多个父母。这样看来,似乎某个发明的出现并不依赖于某个天才的灵光一现,如果达尔文没有提出进化论,人类可能依然会在 19 世纪拥有进化论,这似乎是一种必然。

另外,我们也会注意到,科技的发展似乎也遵循着固定的序列。在古代,相互隔绝且毫无交流的大陆却会拥有相似的发明序列。石片发明之后是火的控制,接着是石刀或石球。刀尖总是在火的使用之后产生,尸体埋葬的习俗总是在刀尖出现之后。除了这些具有因果逻辑的序列外,另一些序列则难以解释。为什么岩画作品总先于缝纫技术?金属制品为什么一定产生在陶土制造之后?虽然解释不通,但每种文明都是这样,这是事实。这一现象又从另一方面验证了,似乎科技的总体进程是设计好的。

固定序列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阻止了跳跃式发展的出现。如果某个缺乏一切科技基础设施的社会可以一步跨入 100% 清洁、轻质的数字科技时代,而跳过沉重肮脏的工业化阶段,这将是不可思议的。科技发展拥有固定的方向和顺序。

那么影响科技发展方向的动力是什么呢?凯文·凯利认为有三个,分别是科技自身的需求、旧事物的引力、以及人类社会的集体自由意志。在这其中,首要的推动力是科技自身的需求。也就我们刚才讲述的不受人力控制的、只要条件具备了就会显现的东西,它是一种科技的必然。承认必然性并不意味着机械、刻板的重复,也不意味着懒汉思想,即你什么都不做,它就会自动发生。这种必然性仅仅表明,当过去技术孵化新技术的全部必要条件都准备就绪后,新的技术就会水到渠成,随之出现。而人力的可为在于你可以通过创造或破坏新技术产生的条件来推动或阻碍新技术的产生。

其次,旧事物的引力这一动力,是指科技的发展会受历史性因素的左右。比如,早期的美国采用组装的方式建造火箭,由于火箭的发动机要通过铁路运输,期间需要穿越隧道,因而火箭的直径不能超过铁轨的宽度,否则就无法运输。也就是说,铁轨在历史性因素的作用下无意间影响了火箭的发展。同样,电力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阶段,但工程师可以选择将系统电压制定为 12 伏或 250 伏。电话的产生是必然的,但乔布斯在设计苹果产品时可以选择手机的具体功能与外观。

影响科技发展的第三股力量是集体决策时的自由意志。这是数十亿人可以做出的,有关于使用或者避免某些发明的个人决定。我们也许不能选择大众教育,但我们有权选择大众教育的默认内容,从而逐渐改变系统。正如我们的自由意志在个人生活中选择塑造我们的个性一样,我们的选择也造就了技术元素。

断言技术元素凭借自身动力实现某些必然的技术形式,不代表认为每种技术都有数学上的确定性。确切地说,它更多的显示一种方向,而不是宿命。如果用生理学现象作比喻,就像是人类的青春期是必然的,但行为不端不是。任何个人必然的青春期的具体表现部分依赖于他的生理条件,而生理条件又部分地依赖于他过去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同时也取决于个人自由意志下的选择。

最后,如果科技的方向是定向的,这种方向由 3 种力量共同作用,那么科技的这种方向指向何方呢?

掌握科技进化方向的方法就是认识技术元素长期的宏观运动轨迹。在每一个方向上,科技都是 40 亿年进化历程的延伸。因此,我们可以将科技置于进化的背景下,看一下生命进化的宏观规则,而这一规则便是科技的进化方向。也就是说,科技的必然形态集合了包括生命本身、共有的大约 12 种方向。这一方向包括复杂性、多样性、专门化、普遍性、自主性、共生性、美感等等。

重要的一点是,科技想要的东西就是生命想要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科技将创造更多选择、更多联系、更多思想,提高多样性和统一性,增强美感,同时也会制造更多问题。而这一切综合起来将产生更多的善。

以上就是我们所讲的关于《科技想要什么》的全部内容。总结一下:

首先生命的进化是信息组织方式的变化。科技与生命进化遵循着相似的逻辑,是它的延续。

其次科技的总体发展是善大于恶,最大的善在于它制造了选择性,我们应采用警醒原则、而不是禁止或预防原则来对待科技。

最后,科技的发展拥有固定的方向,这一方向来自于三种动力,而它最终会把我们带向拥有更多选择、更加复杂多样的社会。

凯文·凯利在写这本书时引用了不同学科的大量例证,并通过富有感召力的讲述将其呈现出来。有些读者在具体读这本书的时候可能会感到,在某些地方,KK 的论证并不严谨可靠。的确,有时作者会因为表达的快感而忽视细节性问题。不过,读不同风格的书,其实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更好的方式是带着充沛的情感与想象力,在作者庞大的宇宙级的构架中寻求偶遇的思维碰撞。

祝大家都能在阅读中获得愉快。

书籍下载地址:http://www.pipibook.com/9157.html

声明:书籍来自网络收集,仅做学习试读,下载后请24小时内删除,侵权删(联系:pipibook@hotmail.com)
分享到 :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