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史精品系列

欧洲文明史精品系列

  《西班牙内战:真相、疯狂与死亡》是一部讲述西班牙内战的史诗巨作,以促成西班牙内战第一枪的密谋开篇,逐月向前推进战事。它追溯了三对情侣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一个能在深陷其中的人们心中唤起最好与最坏一面的时刻——相互纠结却迥然不同的战时命运。在这个满是间谍、士兵、革命者与艺术家的黑暗格局中,有时,真理与谬误间的界限确实会变得十分模糊:朋友可能转身即变作敌人,而诚实也许会令你(或他人)丢了性命。在本书中,阿曼达•维尔根据未曾公开的信件、日记、政府文件以及修复的胶片等素材,重塑了一段关于爱情与变革的故事,一则有关真相的故事。
《美国人在巴黎》讲述了1830年至1900年间美国的艺术家、作家、医生、政治家、建筑师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在巴黎探索学习的经历。这些人志存高远,经历艰辛,终于学有所成,其中许多人成为了所在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故事让人着迷,催人奋进,同时又带着几分神秘。《旺多姆的丽兹:巴黎奢华世界的欲望、背叛与死亡》讲述了丽兹酒店的百年惊魂史。位于巴黎旺多姆广场的丽兹大酒店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地方,也是二战期间纳粹铁蹄下得到特许经营的酒店,海明威、可可·香奈儿、普鲁斯特、温莎公爵等各界名人都曾在此留下不能说的秘密。《旺多姆的丽兹:巴黎奢华世界的欲望、背叛与死亡》带你由一座酒店管窥一座城市的兴衰史,了解欧洲战后格局的缘起。
本书为古驰家族第二代掌门人——阿尔多•古驰的女儿派翠亚•古驰的回忆录,《以古驰之名》主要介绍了阿尔多•古驰与第二任妻子布鲁娜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古驰家族因其种种内斗与不和而为众人所知,本书则站在站在阿尔多•古驰的角度,以阿尔多和布鲁娜的情感生活为线索,还原了这场家族内斗的真实内幕,并呈现出阿尔多这位时尚界传奇人物最真实的一面。
《希特勒的私家生活》深度揭秘了战争狂人希特勒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希特勒的私家生活一直备受猜疑,他的住所则在柏林、伯格霍夫和上萨尔兹堡山来回变动,这却成了帝国宣传包装独裁者的有力武器——他被形容成为一个正直、有节制的人。而他的居所也和他的形象一样,在御用建筑师特罗斯特的打造下,充满美感和象征。究竟希特勒的家和元首的形象与信念之间还有何关联?
《希特勒的私家生活》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阐述希特勒三处故居的设计建造特点,后半部分探讨有关希特勒官邸、公寓、别墅的宣传造势活动及公众接受情况,重点是其慕尼黑公寓和贝格霍夫别墅。以翔实的史料充分展现希特勒居所的修建过程、第三帝国对元首住宅的宣传、国际舆论对希特勒形象报道的转变,以及希特勒御用建筑师戈尔迪•特鲁斯特的小传,生动而丰富地展现了希特勒的私家生活这一未曾被发掘的领域。
《长长的阴影》讲述了一战对整个西方世界的震动。不仅仅是二战,也不仅仅是被人忽视的20、30年代,而是贯穿整个20世纪——冷战、东欧剧变等,均可追溯至一战。作为西方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战争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却逐渐淡出了西方人的视界,似乎只存在于久远的记忆中,仅仅作为二战的序章而为人所识。
《长长的阴影》讨论主题包括:民主和帝国,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艺术和诗歌,和平与战争等,涉及广大的历史场景。作者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阐述并分析一战为何令西方纠结,又为何值得西方思考。将人文、国家和思想结合一起,超越传统历史叙述,在政治、外交、国家安全等之外,继续考察了经济、艺术和文学。
在《一本最危险的书》中,作者克里斯托夫?B.克里布斯不仅以生动笔触还原了《日耳曼尼亚志》的创作和颠沛故事,还讲述了第三帝国对此书的狂热追捧,同时也是对有意误读古典文本所带来的高昂代价的冷静反思。
《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聚焦于16世纪瓦卢瓦王朝末期法国王室的宫闱斗争,以及天主教与基督新教宗教激烈矛盾与战争背景下的王室纷争与权力争夺。故事从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嫁给瓦卢瓦王朝的亨利二世,成为王后开始,直至瓦卢瓦最后一任国王,凯瑟琳的三子亨利三世遇刺身亡,由纳瓦拉的亨利四世继承王位,从而开启了波旁王朝为止。

目录

版权信息
西班牙内战:真相、疯狂与死亡
献词
大事记
主要人物
关于拼写的注释
作者按

第一部分 “他们逃命至此”
第二部分 “你永远听不见震撼心房的声音”
第三部分 “诀别”
尾声
致谢
术语表及缩略语表
参考文献
美国人在巴黎:19世纪美国精英的巴黎文化寻根之旅
前言
代序:一批美国人在巴黎
第一部分
第一章 越洋之路
第二章 这就是巴黎!
第三章 摩尔斯在卢浮宫
第四章 医学界
第二部分
第五章 美国热潮
第六章 风雨欲来
第七章 城市大变革
第八章 注定成功
第三部分
第九章 围城
第十章 疯狂
第十一章 重返巴黎
第十二章 法拉格特
第十三章 才华横溢
第十四章 再见了,巴黎!
尾声
致谢
旺多姆的丽兹
人物表
前言:丽兹大酒店——巴黎的一面镜子
1 巴黎市内的瑞士王国
2 轰动巴黎的开业庆典
3 旺多姆广场上空的激烈空战
4 丽兹大酒店的“美国天使”
5 漂向巴黎的美国人
6 法国女演员和她的纳粹情人
7 酒吧犹太侍者与抗德秘密组织
8 美国妻子与瑞士经理
9 德国将军与巴黎命运
10 记者团风风火火赶赴巴黎
11 欧内斯特·海明威与丽兹大酒店的解放
12 不让须眉的战地女记者
13 巴黎开出的最后一批列车
14 战争期间的可可·香奈儿
15 金发美女与核物理学家
16 同德国人重续前缘
17 日益衰落的巴黎影响力
18 战争的漫长阴影
后记
以古驰之名
前言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尾声
致谢
希特勒的私家生活:揭露战争狂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上篇
第1章 结束漂泊希特勒定居有家——1928年后单身汉希特勒的转变
第2章 总理的日常生活——旧宫殿里的新政权
第3章 精心设计的室内装饰——1935年摄政王广场公寓改造修缮工程
第4章 从瓦氏小木屋到贝格霍夫别墅——帝国的私家面孔
第5章 戈尔迪·特鲁斯特——希特勒的另一位御用建筑师
下篇
第6章 竞选政治与打造希特勒私生活形象
第7章 阿尔卑斯山的诱惑——纳粹宣传与深山中的希特勒
第8章 贝希特斯加登的乡绅——打造神话的外国新闻界
第9章 战争风云与英语媒体如何评价私家生活中的希特勒
第10章 地堡里的秘密——轰炸、劫掠与再造希特勒私家生活神话
第11章 阿道夫再也不住这里了——希特勒宅邸的麻烦后事
致谢
长长的阴影
献给
序言
第一部分 遗产
第一章 民族
第二章 民主
第三章 帝国
第四章 资本主义
第五章 文明
第六章 和平
第二部分 镜像
第七章 战争再现
第八章 罪行
第九章 世世代代
第十章 英国兵
第十一章 纪念
结语 长长的阴影
致谢
一本最危险的书
作品导读
日耳曼尼亚幽灵(中译序)
导言:自负的过去
1.罗马征服日耳曼人的神话
2.幸存与拯救
3.德意志祖先的诞生
4.成长的时期
5.英雄的歌谣
6.自由豪迈的北方民族
7.白种人血统
8.一部国家社会主义者的圣经
后记:另一种读法,另一本书
译后记
附录:日耳曼尼亚志(中译本)
玛戈王后与波旁王朝的崛起
献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三位国王、两位王后的母亲:凯瑟琳·德·美地奇
1 “王后,我的母亲”
2 国王驾崩,国王万岁
3 王后和会谈
4 短暂的战争……
5 ……路漫漫
第二部分 玛戈王后:“独一无二的珍宝,永不凋零的鲜花”
6 出淤泥
7 失宠
8 婚姻的陷阱
9 玛戈王后
10 巴黎王后
11 关于奴才和情妇
12 大逃亡
13 王室人质
14 间谍王后
15 王室操戈
16 纳瓦拉王后
第三部分 瓦卢瓦的末裔,波旁的王后
17 情人之战
18 王室丑闻
19 王后的叛乱
20 战争之囚
21 三场葬礼和一场弥撒
22 王后归来
尾声
致谢

精彩书摘

  阿图罗•巴雷亚枕着情妇的膝盖,躺在马德里西北部瓜达拉马山脉中的一片铺满松针的棕色林地上。此时正值7月19日周日的午后,蝉鸣如泉,空气中溢满树脂的香味。巴雷亚身形颀长,一头黑发梳成大背头,双眼犹如埃尔•格列柯(El Greco)笔下的圣徒,嘴唇性感饱满。天气炎热,巴雷亚与玛利亚在野餐时饮了一些葡萄酒,随后便是一番缠绵。此时,巴雷亚有些昏昏欲睡;他渴望闭上双眼,任由梦神将自己牵走。然而玛利亚却怀着些不同的念头。她想与巴雷亚聊聊。不过,这一次她并不想倾诉自己究竟有多么希望他能离开自己的妻儿,多么希望在做了他6年的秘书与偶尔的枕边人后,成为他明媒正娶的妻子。这个话题往往都会在她婆娑的泪眼中走向僵局。今天,她只想知道,昨晚一整夜,巴雷亚究竟去了哪儿。到底是什么绊住了他,让他既没有回家,也未曾去往她的香闺。然而,过去12个小时所发生的事情与感受太过强烈,太过直接,令他难以启齿;他觉得自己将无可挽回地失去生活的平衡,而他早已精疲力竭,无力再去面对所有后果。
38岁的巴雷亚在生活中营造出一种微妙的平衡。他出身贫寒:父亲是一位征兵官,40岁时便已过世,留下一贫如洗的家;母亲不得不在曼萨纳雷斯为士兵们浆洗脏衣服——在寒冷的冬日清晨,用木槌敲碎冰面——同时,为了不让孩子们被送进孤儿院,在富裕的哥哥家充当仆人。她的哥哥十分喜欢年幼的阿图罗——送他去教会学校(the Escuela Pía)上学,请他看马戏和电影,与他逛卡亚奥广场的书报摊并鼓励他学习工科[怀揣着文学梦的阿图罗曾屡屡在校刊《马德里人》(Madrile?itos)上发表文章,不过他的舅舅对此可就不那么热衷了]。但是后来,舅舅过世,舅妈再也不愿与小姑子及其一众孩子有任何瓜葛。因此,当时仍是一名瘦弱少年的阿图罗只好去一家珠宝店做学徒,开始挣钱谋生;后来,在备考并通过了各类会计考试之后,他成了里昂信贷银行马德里分行的一名职员。
因为学习能力强,他的微薄薪水很快便涨了起来;若他愿意阿谀奉承,也许早就在银行业内高升了。可他自尊心强,面皮又薄——一种危险的组合——老板们在他面前摆出的那种漫不经心的态度令他十分恼怒。同时,他也为自己卑微的出身而感到羞耻,他知道自己的老板对此极其蔑视。心中的另一个壮志——写作——再度萌发,然而,投给《马德里周刊》的散文如同石沉大海;在各色聚会(tertulias)与文学咖啡馆中进行的随心所欲的讨论似乎也无甚裨益。20岁时,他加入了社会党的总工会,劳工总会;尽管感觉身穿年轻绅士(se?orito)的西装、打着领带参加工会会议有些不合时宜,但是较之那些身着礼服大衣,从夹鼻眼镜上方怒视他的银行董事,他觉得自己与那些穿着衬衣、踏着帆布鞋的工人们更为休戚与共。那些人俨然摆出一副恩人的姿态,加之他认为投机倒把纯属不法交易,他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宣战的那一天愤懑地离开了银行业,并称其为“猪圈”;尽管巴雷亚可以克服所有困难,设法跻身老板的行列并在阿尔卡拉街最时尚的区域拥有一间能够俯瞰街景的专利代理人办公室,他依旧站在工人而非权贵这边。“我是一个没用的资本家”,他说。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