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中国古代文人的B面》从中国魏晋时的何晏、潘岳到明清之际的钱谦益、阮大铖,所涉笔的数十位中国古代文人,虽然不是令人发指的B面人物全部,但优势地位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作者化笔为刀,刻画了这些中国古代文人不大为人所知的“软体动物”的一面。精神、气质的“软”是他们的共性,但就其“软”的程度、质地、方式则各有不同。
编辑推荐
王小波说,知识分子最怕生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换句话说,不理智的年代也才会大批量产生够“软”的知识分子。这似乎可以解释这些人形“软体动物”的成因。才华不足以构成钙质,知识未必能确保良善,在万古长如夜的极权社会,有硬度的文人是稀缺产品,而盛产的多是左右逢源的冯道和沦为弄臣和文宠的潘安,等等,等等。
作者简介
阿丁,作家,画家。曾经的麻醉医生与媒体从业者。著有长篇小说《无尾狗》、《我要在你坟前跳舞唱歌》;短篇小说集《寻欢者不知所终》、《胎心、异物及其他》、《厌作人间语》;文学随笔集《职业撒谎者的供述》、历史随笔集《软体动物》等。其油画作品曾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举办过个展。
目录
献词
序 中国人可以说不
何晏
潘岳
王衍
王戎
陆机
宋之问
苏味道
杜审言
郭霸
卢藏用
崔湜
杨再思
裴矩
苏世长
许敬宗
李义府
祝钦明
宗楚客
阎知微
窦怀贞
卢杞
王及善
冯道
章惇
沈括
蔡京
万俟卨
秦桧
王珪
黄潜善
张邦昌
李邦彦
汤思退
朱熹
赵孟■
留梦炎
方回
万安
解缙
顾可学
严嵩
赵文华
董其昌
顾秉谦
崔呈秀
冯铨
孙之獬
周延儒
龚鼎孳
钱谦益
阮大铖
序 中国人可以说不
何晏
潘岳
王衍
王戎
陆机
宋之问
苏味道
杜审言
郭霸
卢藏用
崔湜
杨再思
裴矩
苏世长
许敬宗
李义府
祝钦明
宗楚客
阎知微
窦怀贞
卢杞
王及善
冯道
章惇
沈括
蔡京
万俟卨
秦桧
王珪
黄潜善
张邦昌
李邦彦
汤思退
朱熹
赵孟■
留梦炎
方回
万安
解缙
顾可学
严嵩
赵文华
董其昌
顾秉谦
崔呈秀
冯铨
孙之獬
周延儒
龚鼎孳
钱谦益
阮大铖
前言
序 中国人可以说不
阿丁身材高大,看上去很威猛,但侠骨柔肠,基本上是个不会跟朋友说“不”的人。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有的时候,知道一件事情答应下来,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烦恼,甚至利益损失,但“不”字还是生生卡在嘴边,然后吞回肚子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有时候不但自己为难,最后还会失去朋友——当然了,能失去的“朋友”,就失去吧,也不算什么。
另一方面,阿丁和这个时代很多让人喜欢的一样,是个能够说“不”的人。其实,除了对朋友以外,能不能、会不会、敢不敢说“不”,是检验知识分子的条件之一。
为什么要说“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定义一下知识分子。几十年前或者更早,高小毕业的人,在中国就算个知识分子啦,甚至,你会记个账,打打算盘,能说清父亲和邻居在一桩卖大葱的生意里各该分得多少利润,都会被夸成知识分子。现在不能这么算了,知识分子,其实,就是能对公权力说“不”,并能说清楚——至少自己以为清楚为什么该说“不”的那部分人。医生、律师、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有知识,但如果从来跟朋友之外没说过一个“不”字,是不能算作知识分子的。
为什么要说“不”?原因很简单,公权力膨胀过快,并且还在加速,知识分子有责任有义务把“不”字说出来,说得响亮些,限制这种速度,尽量让公权力在规则之内运转。不是要创造和谐社会吗?最和谐的事情,莫过于公权力、私权利各安其事、各行其道、互不侵犯,如果难以让公权力完全彻底服务于私权利(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家族的私权利)的话,也该提醒他们:不,不能这样,你过界了。
所以,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必须,阿丁笔下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就是那些从不或很少说“不”的软体动物。假如,只是假如,这些动物里的一半,脊梁能硬起来,中国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副面目了。
但他们不敢说“不”,怕什么?自汉武董仲舒以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对权力结构的精密划分使得说“不”在思想上就成为异端,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中,很多人注意的只是“中国的脊梁”,其实,这句话传达更无奈的意思是,虽然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但确实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家谱在做“正史”。这种结果,儒家思想“功”不可没。你觉得是在“为民请命”,其实,还是为了维护君权。民本思想虽然在个别思想家著述里有过一些头角,但不得重视,总归于无。只有宪政思想传播之后,真正的敢于说“不”的现代知识分子才终于出现,虽说刚刚开始,但才有希望逐渐覆盖阿丁笔下的主角们。
敢于,甚至勇于说“不”,也只是一个开头,如何说“不”,才是更加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阿丁这本书中对历史上各时代知识分子的梳理是良好的尝试。虽然说中国历史,过去只是中国史,未来才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但不好好梳理过去,对未来则无从把握,必然会将过去的种种不堪重新来过。看看吧,中国过去“知识分子”的德行,就该知道现在以至更加宽广的未来,我们该如何避免重入窠臼——说实话,读书稿时,我不时在为祖宗脸红,希望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做得能比祖宗强点。
对朋友难以说“不”,虽然算不上美德,总能算得上厚道,但对公权力,莫说依附,即使是过于纵容,也是在对未来犯罪——
与其他自认知识分子的,共勉。
王小山
阿丁身材高大,看上去很威猛,但侠骨柔肠,基本上是个不会跟朋友说“不”的人。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人,有的时候,知道一件事情答应下来,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烦恼,甚至利益损失,但“不”字还是生生卡在嘴边,然后吞回肚子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有时候不但自己为难,最后还会失去朋友——当然了,能失去的“朋友”,就失去吧,也不算什么。
另一方面,阿丁和这个时代很多让人喜欢的一样,是个能够说“不”的人。其实,除了对朋友以外,能不能、会不会、敢不敢说“不”,是检验知识分子的条件之一。
为什么要说“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定义一下知识分子。几十年前或者更早,高小毕业的人,在中国就算个知识分子啦,甚至,你会记个账,打打算盘,能说清父亲和邻居在一桩卖大葱的生意里各该分得多少利润,都会被夸成知识分子。现在不能这么算了,知识分子,其实,就是能对公权力说“不”,并能说清楚——至少自己以为清楚为什么该说“不”的那部分人。医生、律师、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有知识,但如果从来跟朋友之外没说过一个“不”字,是不能算作知识分子的。
为什么要说“不”?原因很简单,公权力膨胀过快,并且还在加速,知识分子有责任有义务把“不”字说出来,说得响亮些,限制这种速度,尽量让公权力在规则之内运转。不是要创造和谐社会吗?最和谐的事情,莫过于公权力、私权利各安其事、各行其道、互不侵犯,如果难以让公权力完全彻底服务于私权利(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家族的私权利)的话,也该提醒他们:不,不能这样,你过界了。
所以,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必须,阿丁笔下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就是那些从不或很少说“不”的软体动物。假如,只是假如,这些动物里的一半,脊梁能硬起来,中国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副面目了。
但他们不敢说“不”,怕什么?自汉武董仲舒以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对权力结构的精密划分使得说“不”在思想上就成为异端,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中,很多人注意的只是“中国的脊梁”,其实,这句话传达更无奈的意思是,虽然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但确实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家谱在做“正史”。这种结果,儒家思想“功”不可没。你觉得是在“为民请命”,其实,还是为了维护君权。民本思想虽然在个别思想家著述里有过一些头角,但不得重视,总归于无。只有宪政思想传播之后,真正的敢于说“不”的现代知识分子才终于出现,虽说刚刚开始,但才有希望逐渐覆盖阿丁笔下的主角们。
敢于,甚至勇于说“不”,也只是一个开头,如何说“不”,才是更加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阿丁这本书中对历史上各时代知识分子的梳理是良好的尝试。虽然说中国历史,过去只是中国史,未来才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但不好好梳理过去,对未来则无从把握,必然会将过去的种种不堪重新来过。看看吧,中国过去“知识分子”的德行,就该知道现在以至更加宽广的未来,我们该如何避免重入窠臼——说实话,读书稿时,我不时在为祖宗脸红,希望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做得能比祖宗强点。
对朋友难以说“不”,虽然算不上美德,总能算得上厚道,但对公权力,莫说依附,即使是过于纵容,也是在对未来犯罪——
与其他自认知识分子的,共勉。
王小山
精彩书摘
何晏,字平叔,现在的河南南阳人,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汉灵帝时大将军何进的孙子。《魏略》认为他是何进的弟弟何苗的孙子。姑且采信前者。
话说他爷爷何进被张让等十常侍干掉后,何家衰落。何晏他爸叫何咸,很早就死了,因为新寡之妇的常态是梨花带雨颇为动人,再加上曹家有收寡妇的优良传统,曹操就将尹氏纳为妾,因此当时还是胚胎的何晏呱呱坠地就成了魏武养子。
《世说新语》中的何晏当仁不让是个男主,在“言语、文学、识鉴、赏誉、品藻、规箴、夙慧、容止”各章节中都有露脸。“夙慧”中,何晏七岁,明慧若神,曹操有意收其为子,随他家姓曹。某日有人见何晏蹲在地上画了个方块,把自己圈在里头,就问他何故,何晏说:此乃何氏之庐也。潜台词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可以说很小的时候何晏就怀揣拥有私密空间的梦想,以及素朴的私权意识。这个想法拿到今天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甘当房奴,宁可喝风拉烟也要在京城买套房。那时候少年何晏或已知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他那个何氏方块在数学上可以叫作“独立人格”。
曹操的智商就不用说了,听说此事后就礼送何晏至府外另辟寓所居住。有人因此判断曹操看出何晏有篡权自立的想法,纯属扯淡,一个七岁男孩的终极梦想最多是抱抱娇俏可人的邻家女孩,说他胸怀天下不是扯淡是什么。靠谱些的说法是,曹操见何晏小小年纪便如此向往独立,忍不住点个赞,方尊其意,足其愿。
长大后的何晏不仅不俗,还开了风气之先。饮酒泡妞开办文学沙龙,还率先服用五石散,算是中国历史上嗑药第一人。苏轼说嗑药肇始于何晏,此话有些根据。又因何晏是大名士,当时的天王级人物,时人难免趋之若鹜争相效仿。至于吃了这种药的效果,何晏自己说“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看来服了五石散还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若放在现代,吃了这药的人多半过不了兴奋剂检测关。
另有人说,五石散的作用不止提神,还可壮阳,可称现代伟哥,服用后夜御数女若等闲。这一药效的宣传效果远超神明开朗什么的,比如五石散在文人圈子的普及,就亏了学者皇甫谧的广告,谧曾经曰过:“晏耽爱女色,服五石散体力转强。”至于如何强,儿童不宜,有想象力的你可自行脑补。
然而是药三分毒。有关五石散的毒副作用,苏轼的考证是:“凡吃过这药的,背生痈疮并伴随呕血,等于服毒,当世之人不可能不知。”从魏晋时举国知识分子集体服毒现象之广泛,可窥这一时代的士族颓废、绝望之一斑。有史家将世人多嗑药列为末世景象之一,是很有些道理的。
弱冠之后的何晏越来越招人烦,曹丕就骂其为“假子”,因为何晏经常故意和他穿一样的衣服招摇过市,被屡屡撞衫的曹丕严重不爽。到曹叡继位,人皆言“何郎傅粉”,曹叡就想看看这何晏是不是真的扑了粉,便在某个炎炎夏日的正午召其入宫,赐热汤饼,也不开电扇,身处“桑拿房”中的何晏坦然啖食,吃完满头大汗,以袖揩面,曹叡一看,还是粉白滑嫩,肤色纯天然,始知传言为虚,人家并未傅粉。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依附曹爽的名士尽入司马氏之狱。《魏氏春秋》记载,司马懿以一个轻飘飘的手段就摧毁了何晏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名节——下令由何晏司审,这个决定让何晏产生了错觉,以为此乃苟活之机,这位魏晋谈玄第一人此时却务实得令人发指,“穷治曹爽一党,不惜株连”。案件审结后,何晏呈上乱党名单,司马懿不动声色,问:就这些?何晏连忙又数了一遍,诚惶诚恐地答,对,就这七姓。懿又问:不是八姓吗?这时何晏方醒,问莫非还有我?司马懿笑:恭喜你,答对了。
不日何晏三族被诛,可怜傅粉何郎,死得像个冷笑话。
话说他爷爷何进被张让等十常侍干掉后,何家衰落。何晏他爸叫何咸,很早就死了,因为新寡之妇的常态是梨花带雨颇为动人,再加上曹家有收寡妇的优良传统,曹操就将尹氏纳为妾,因此当时还是胚胎的何晏呱呱坠地就成了魏武养子。
《世说新语》中的何晏当仁不让是个男主,在“言语、文学、识鉴、赏誉、品藻、规箴、夙慧、容止”各章节中都有露脸。“夙慧”中,何晏七岁,明慧若神,曹操有意收其为子,随他家姓曹。某日有人见何晏蹲在地上画了个方块,把自己圈在里头,就问他何故,何晏说:此乃何氏之庐也。潜台词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可以说很小的时候何晏就怀揣拥有私密空间的梦想,以及素朴的私权意识。这个想法拿到今天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人甘当房奴,宁可喝风拉烟也要在京城买套房。那时候少年何晏或已知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他那个何氏方块在数学上可以叫作“独立人格”。
曹操的智商就不用说了,听说此事后就礼送何晏至府外另辟寓所居住。有人因此判断曹操看出何晏有篡权自立的想法,纯属扯淡,一个七岁男孩的终极梦想最多是抱抱娇俏可人的邻家女孩,说他胸怀天下不是扯淡是什么。靠谱些的说法是,曹操见何晏小小年纪便如此向往独立,忍不住点个赞,方尊其意,足其愿。
长大后的何晏不仅不俗,还开了风气之先。饮酒泡妞开办文学沙龙,还率先服用五石散,算是中国历史上嗑药第一人。苏轼说嗑药肇始于何晏,此话有些根据。又因何晏是大名士,当时的天王级人物,时人难免趋之若鹜争相效仿。至于吃了这种药的效果,何晏自己说“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看来服了五石散还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若放在现代,吃了这药的人多半过不了兴奋剂检测关。
另有人说,五石散的作用不止提神,还可壮阳,可称现代伟哥,服用后夜御数女若等闲。这一药效的宣传效果远超神明开朗什么的,比如五石散在文人圈子的普及,就亏了学者皇甫谧的广告,谧曾经曰过:“晏耽爱女色,服五石散体力转强。”至于如何强,儿童不宜,有想象力的你可自行脑补。
然而是药三分毒。有关五石散的毒副作用,苏轼的考证是:“凡吃过这药的,背生痈疮并伴随呕血,等于服毒,当世之人不可能不知。”从魏晋时举国知识分子集体服毒现象之广泛,可窥这一时代的士族颓废、绝望之一斑。有史家将世人多嗑药列为末世景象之一,是很有些道理的。
弱冠之后的何晏越来越招人烦,曹丕就骂其为“假子”,因为何晏经常故意和他穿一样的衣服招摇过市,被屡屡撞衫的曹丕严重不爽。到曹叡继位,人皆言“何郎傅粉”,曹叡就想看看这何晏是不是真的扑了粉,便在某个炎炎夏日的正午召其入宫,赐热汤饼,也不开电扇,身处“桑拿房”中的何晏坦然啖食,吃完满头大汗,以袖揩面,曹叡一看,还是粉白滑嫩,肤色纯天然,始知传言为虚,人家并未傅粉。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依附曹爽的名士尽入司马氏之狱。《魏氏春秋》记载,司马懿以一个轻飘飘的手段就摧毁了何晏本来就不怎么样的名节——下令由何晏司审,这个决定让何晏产生了错觉,以为此乃苟活之机,这位魏晋谈玄第一人此时却务实得令人发指,“穷治曹爽一党,不惜株连”。案件审结后,何晏呈上乱党名单,司马懿不动声色,问:就这些?何晏连忙又数了一遍,诚惶诚恐地答,对,就这七姓。懿又问:不是八姓吗?这时何晏方醒,问莫非还有我?司马懿笑:恭喜你,答对了。
不日何晏三族被诛,可怜傅粉何郎,死得像个冷笑话。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