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史略》为宋末元初曾先之所撰,采撷正史、《资治通鉴》等史书,是简明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启蒙书。至明代大为畅行,更东传日本,并且在日本产生了长久的、特殊的影响。
陈舜臣所著的《小说十八史略》,将从上古到宋灭亡之间的历史小说化。尽管与曾先之的著作无直接关联,但是在将历史用简明通俗的方式介绍给大众读者这点上,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部作品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出书,全六卷的销售量,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也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的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陈舜臣十八史略:易水悲歌》为《陈舜臣十八史略》系列的一本,讲述从神话时代到秦朝末期这段时间内次第出场的历史人物和与他们有关的历史进程。作者擅于把握互相关联着的性格命运截然不同的人物之间的对比和冲突:管仲与鲍叔牙、伍子胥与范蠡、庞涓与孙膑、吴起与商鞅、苏秦与张仪、韩非与李斯、吕不韦与嬴政等等。这样的设置让作品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也让读者在品读中得到更多有益的经验。
编辑推荐
日本人爱看的中国历史读本。
陈舜臣以推理小说成名,转向历史小说写作后更成就其畅销神话。《小说十八史略》首先在周刊连载,1977年推出全六卷,短时间内销量便超出一百万册。之后,又改版为十二卷,一再再版,直到2006年还有新版本出版,成为在日本长销不衰的中国历史作品。
“历史+推理”成就日本历史小说大师陈舜臣代表作品
陈舜臣认为历史小说多半就是作者依据史料的推理和虚构的混血儿,历史时代要靠资料及其他来把握,而把握的方法终归不外乎推理。严谨的历史观,让内容扎实可信。推理写作的功底,则让细节丰满可观。“历史+推理”正是《陈舜臣十八史略》的独特魅力所在。
旅日学者李长声评价陈舜臣的历史小说:有意识地把历史题材与推理手法结合起来,既是历史小说,又是推理小说,具有两种可读性。
著名历史作家史杰鹏、姜鹏、梅毅、蒙曼、袁腾飞共同推荐。
作者简介
精彩书评
——北师大学者、历史小说家 史杰鹏
目录
○二 酒池肉林
○三 天道是耶?非耶?
○四 龙涎
○五 怪力自灭
○六 春秋友情
○七 创造霸主的双人组
○八 一心复仇
○九 兄弟相继逃亡
一○ 怨恨未消
一一 恩怨分明
一二 冤魂百态
一三 逃亡者
一四 王位更迭
一五 日暮途远
一六 囚犯部队
一七 卧薪尝胆
一八 吴宫之蝶
一九 恩仇之路
二○ 春秋落幕
二一 兵法名门
二二 断腿军师
二三 贵为宰相
二四 读心术高手
二五 走钢索的人
二六 鸡鸣狗盗
二七 鬼谷先生
二八 谋略学校
二九 车裂之刑
三○ 投身汨罗江
三一 同门弟子
三二 逐客令
三三 孤独少年王
三四 “大阴”长信侯
三五 骨肉之争
三六 双重逃亡
三七 唯诡策可使
三八 易水悲歌
三九 事未竟成
四○ 老而弥坚
四一 天下一统
四二 谋议复仇
四三 铁球飞翔
四四 博浪沙始末
四五 太公兵书
四六 亡命之日
四七 巨星陨落
四八 阴谋
四九 鸿鹄之志
五○ 陈胜吴广
五一 真与伪
五二 分裂
前言/序言
这件事情发生后,“嫦娥”成了月亮的别名。
后来,男人看到月亮就会想起嫦娥的故事,并且提醒自己两件事情:即使看到空中有九个太阳出现,也千万不可逞能用箭射落;而得到灵药时,更不可做出交给女人保管的傻事。
虽然这个启示已经传承几千年,遗憾的是,世上男人并未因此而变得聪明些。
后羿的遭遇实在令人同情。
他不但无法升天,连长生不死的机会都被剥夺了。
等在他面前的是死亡,而且他死得非常凄惨。
有句话说:“杀羿者是逢蒙。”
逢蒙是后羿的弟子,同时也是属下。逢蒙的箭术受教于后羿,出师后,他的技艺在世上已达仅次于后羿的程度。一心想成为天下第一弓箭手的他,起了杀害后羿的念头。
他想用箭射杀后羿——但一度失败,后来改用桃木棍棒打死后羿,终于达到目的。
前面那句话的含义是:“养狗反被狗咬。”
实际上,有关后羿的故事的意义,比这个解释更为深刻。它给我们最冷彻的启示是:无论何种技艺,为人师者的最大敌手是自己的弟子,稍有疏忽大意,自己的地位随时会被取而代之。就弟子的立场而言,师父永远是非打倒不可的首要目标。
《孟子》中对后羿的故事,抱持相当严厉的批评态度:没有眼光,选择了背师之徒为弟子,因此,后羿可谓咎由自取……
孟子的批评确实有一番道理。
这个故事不是充满着人性弱点吗?我们从中触及活生生的人性。“中国神话富于人性”——这是例证之一。
嫦娥面对由西王母处得到的两颗灵药沉思良久——这个情景不也可以大大发挥用来作为现代戏剧的题材吗?
中国的传统历史,一般皆以三皇五帝作为开端。
《十八史略》同样开宗明义地列出三皇五帝之名。
三皇——伏羲、神农、燧人
五帝——黄帝、颛顼、喾、尧、舜
由于三皇五帝属于神话时代,所以在名称上也众说纷纭。司马迁甚至不提三皇,直接以五帝作为记述《史记》的开始。
神话或传说都有一个奇妙法则,那就是:越古老的东西,越令人感到新鲜。
人类智慧随着时代不断在进步,记载下来的历史日益呈满档状态,所以,“创造”出来的新鲜而有趣的故事,实在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时段安插进去。由于上古时代之前的历史是一片空白,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把故事背景设在该处。
后羿的故事倘若发生在夏王朝时代,那就比发生在尧帝时代更为新鲜了。也就是说,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因较为清楚,便不易取信于人。
总之,这是个充分展现人性的故事。
彻底执行任务的态度、微妙的人情问题、男女之间的纠葛、无穷欲海、信义与背叛、死亡的恐惧、师徒之间的无情对立……一言以蔽之,这个故事可谓蕴含日后所有中国历史的百态!
这是我把这个故事放在小说开头的缘故。
2
在吴军排山倒海之势攻击之下,楚军连连溃败,楚昭王在首都未沦陷之前就已逃走。
进入楚都郢后,伍子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原来,他挖开已于十年前死去的平王之墓,将棺木拖到地上。
那个时代的王公棺木,都以多层厚重木板构成,并且使用大量防潮物质。近年出土的轪侯墓中两千年前的妇女,皮肤还具弹性,是人们记忆犹新的事情。棺木中,十年前被埋葬的平王,当然还是栩栩如生。
从棺木中被拖出的平王尸体,被抛到地上。
复仇者伍子胥手执皮鞭站立。他的手微微颤抖。
复仇时刻终于来到!
父亲和兄长被杀已十六年。
啪!啪!
伍子胥使出浑身解数,挥鞭猛抽尸体。这个动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突然,接触空气的尸体变得脆弱异常,皮肤因而破裂,灰色肉粉扬起。
鞭之三百然后已。《史记?伍子胥传》将这个情景做如此记载。
这真是令人为之鼻酸、惨不忍睹的景象。
因吴军入侵而避难山中的伍子胥挚友申包胥,听到平王尸首遭到鞭打之事后,派人对伍子胥说:“纵然天道因畏于人势而一时退避,然而总有恢复之时。天道再现时,你的暴虐行径,一定会受到处罚的。”
伍子胥对这名使者说:“请你回去后,转告申包胥这句话吧:‘日暮途远。’”
我的年纪已大,不能依从天道,悠然行事。想做的事情很多,而人生剩余时间已不多。所以,复仇之事也非采取如此干脆的手段不可——知道老之将至的伍子胥,企图以年龄为自己的激烈行为辩白。
3
事实上,支持吴起的只有楚悼王一个人。悼王一旦不在,他将会被推落千仞之谷。身为兵法家而看不出这一点——他可以说是受了“得意忘形”之害吧!
悼王生病了。
听到君王病笃这个消息时,过去被吴起拉下来的王族和望族,莫不虎视眈眈等待机会来到。
君王病势一时好转之事,反而有利于反吴起派系。如此一来,他们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整合,和更进一层之谋议。
悼王崩殂——
王族、望族联手猛然崛起,着手围剿吴起。
兵法家吴起想出了最后的手段。在四面楚歌之下,他知道自己无路可逃,但非对杀害自己的人有所惩戒不可!
他跑到放置悼王遗体的房间,伏在遗体上。
反吴起一派将兵追上来后,立刻予以乱箭射杀。被雨点般飞箭射中的吴起,一下子变得如同刺猬。
而这些箭不只射中吴起,其中一些亦射在悼王遗体上。
吴起死后,攻杀吴起的将兵悉数被诛杀。
向君王遗体射箭,当然是罪该万死的大不敬罪。这项严厉刑罚是吴起生前制定的。
而夷宗(七族灭门)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中有此记载。
有人以此称赞这位兵法家达成复仇愿望的苦心。《史记》作者司马迁则以批判态度说:
以刻暴(刻薄残暴)少恩(缺少人性)亡其躯,悲夫!
4
有趣的一件事情是,稷下学士中的儒家学者为数极少,较有名气的只有主张性善的孟子和主张性恶的荀子两人。
实际上,这不足为奇。
儒家成为中国学术主流,是在汉武帝时代才形成的。战国时代的儒家,不过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另外一个原因是,儒者非常不喜欢齐这个国家。
勿须赘述,齐是被封给周朝元勋太公望吕尚的国家,一直到简公于公元前481年遭田常杀害后,才成为田氏之国。当时仕于鲁国的孔子,曾经多次向鲁哀公建言出兵攻打田氏之齐国。但哀公知道打不过齐,所以始终未出兵。孔子后来于齐简公殁故后的第三年去世。
由于孔子生前即非常厌恶田齐,因此,儒家学者不喜欢到齐国是极其自然的。
此外,复古主义者居多的儒家,与作风较为进步的稷下学士格格不入,应该也是原因之一。
——只要有才华,不问出身贵贱和身份如何。
事实上,齐国这等取才方针本身就让保守的儒家瞠目不已。
身份必须清楚,序列必须固守——这是儒家的想法。“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一点,孔子在《春秋左氏传》中强调过。
身份尊贵的人与卑贱之人须各守本分,国家若忽视这个身份制度,便不能成为国家。
孔子的理想境界是周公之治世,当时奴隶制度相当流行。孔子的理想在于恢复那个时代的统治方式,认为身份应该有所区别。
倘若奴隶不认清自己身份而恣意反抗,社会体制非崩溃不可。眼看手工业奴隶群起叛变(百工之乱)以及各地奴隶迭起造反时,孔子极力强调贵贱之序必须厘清,致力于建立复古思想体系。
这样的孔子倘若活着看到齐都稷下的样子,一定会昏倒吧?
因为为数高达数百甚至上千的这群学者,其为首者正是奴隶出身的人物。
这个人姓淳于,名髡。
5
出仕于秦的商鞅,与出仕于楚国的同乡前辈吴起有颇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拿在中原先进地域磨炼的政治技术,在较落后地域大肆发挥并且成功的人。由于是外地人的关系,因而可以毫不顾虑当地习俗,也不用看名门豪族脸色,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情形十分相似。甚至在悲剧性生涯结局这一点上也很类似,只是,商鞅在格局上较吴起更大。
商鞅可谓或多或少决定了中国之方向的人。因为秦国基业在他的手中完成,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够统一天下,完全奠基于此一遗产之上。
当时,各地小国已被淘汰,只剩战国七雄争霸。由超级大国晋分裂而成的魏、赵、韩三国,呈现着制衡的对立之势。
烂熟就是衰退。随着先进国家的衰亡,属于落后地区的秦和楚等,都往前跨一大步,准备争取霸权了。
形势之所以变成如此,原因之一在于楚国背后拥有广大南方,秦则有四川、西北两地,而这些都是开发潜力极大的地区。
虽然两者状况颇为近似,而楚却失败,秦则成功地一统天下,理由何在?
这一点正是由于吴起和商鞅的角色不同所致。吴起由于是兵法家的关系,所以一切以军事观点为重,而法家出身的商鞅则以法律为重。
法律乃是使国家营运机能转化为目的的手段。法律一旦确立,纵使立法者不在,法律还是能够有效运转。
吴起死后,楚国的改革回归为零,商鞅亡后的秦国,由于他一手创订的法律依然活着,所以在改革上并没有任何停歇现象。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