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及其团队新作
首部观察中国平安集团32年发展历程的传记作品
辉煌再现中国平安从蛇口到全球的创变之路
平安,正在迈向一个打破金融边界、引领商业创新的新时代。
作为长期关注新商业文明和企业创新的研究者与媒体人,秦朔及其团队对中国平安集团的发展进行了十多年的观察与记录,本书正是观察的成果总结。书中全面记录了中国平安集团32年综合金融发展历程,及其近年来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构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生态圈的历程。
中国平安集团成立于1988年,在2018年、2019年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连续跻身30强,备受世界的关注。它的名称冠以“中国”字样,但又不是央企,而是从地方性的股份制企业发展起来的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公司,是大陆规模*大的非国有企业;它的主要领导人从企业创立至今,一直都是马明哲先生。这样一家规模巨大,同时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的企业,堪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创新发展的标杆案例。
变,是平安不变的宗旨。如今的平安正努力成为一家科技巨头企业。通过持续的高投入,平安已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等方面掌握多项核心技术,并转化为前端应用型产品,给整个产业带来积极改变。勇立科技潮头的平安,正努力实现“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的正向循环。
作者简介
秦朔,知名媒体人、人文财经观察家,《南风窗》《第 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新媒体品牌“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陈天翔,第 一财经财经部主任,资深记者,从业15年,长期关注金融保险领域。
目录
推荐序一 创新不止 平安长青 / 吴定富
推荐序二 生命力源于不断的自我革新 / 杜嘉祺
推荐序三 最好的正在来临 / 施南德
推荐序四 使命驱动,持续创新—我所熟知的中国平安 / 胡祖六
第一章 从蛇口出发
平安为什么? 004
出发之地 010
马明哲其人 014
动念新保险公司 022
“谁叫他姓马,马就喜欢跑” 026
第二章 改革者当自强
“挑了一块最难啃的骨头” 032
先生产,后生活 033
Peter Ma的由来 036
理想主义的气息 038
从蛇口到全国 041
改到深处是治理 043
平安的性质 049
确立综合集团战略 054
第三章 干中学,学中干
寿险起步 060
当选董事长,引进外资股东 063
寿险起步,组建海外军团 070
孔子、牛顿和爱因斯坦 076
“花钱请人革自己的命” 078
收缩战线,坚持股东价值最大化 086
用KPI 说话 089
137 岁的汇丰与14 岁的平安 091
外资、外体与外脑 095
第四章 愈挫愈奋
寿险利差损乌云 101
出事了 105
“中国平安、平安中国” 110
第一次拥有银行 113
H 股上市:让世界知道平安 116
中国首个“金融工厂” 119
制度建立在流程上,流程建立在系统上 123
第五章 艰难的2008 年
1600 亿元再融资风波 132
“天价薪酬”的是是非非 136
投资富通 138
峭壁边缘 141
站在岸上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 147
第六章 综合金融棋局
万佛朝“综” 154
矢志不移 158
绝对控股与抓大放小 162
平台与执行 165
综合金融的基因 168
第七章 不一样的银行
000001.SZ 178
文化有冲突,目标很一致 183
新银行的诞生 188
打造“最佳商业银行” 193
智能化零售银行 195
平安式“去杠杆” 198
增加科技感 203
第八章 向网而生
1988 年的IT 梦 210
近乎疯狂的PA18 212
一切向“网”看齐 216
一场不得不打的仗 219
地球人vs火星人 224
第九章 科技化武装
超越,就是梦想 233
科技赋能 235
“AI+ 代理人” 239
产险创新,从0 到1 到无穷 242
为什么平安可以脱胎换骨? 246
第十章 新基因
对标BAT 252
凭啥干好互联网? 254
走过的弯路 257
为什么要做“生态”? 260
基础科技与应用科技 264
Change or Die 267
第十一章 生态圈里的“独角兽”(上)
金融生态圈之陆金所:互联网理财第一品牌 274
金融生态圈之平安普惠:“草根”助力成为最大普惠金融机构 278
科技生态圈之金融壹账通:科技让金融更简单 283
第十二章 生态圈里的“独角兽”(下)
医疗健康生态圈之平安医保科技:为“两保三医”全方位赋能 293
医疗健康生态圈之平安好医生:搭建医疗科技超级大平台 299
汽车生态圈之汽车之家:以ABC 赋能行业 304
第十三章 智慧的集大成者
智慧城市无限大 314
“快乐平安”是把钥匙 317
与巨头过招 319
和互联网巨头不一样 323
“啃下”深圳,“插进”浙江 324
智慧司法帮助“断案” 326
智慧财政帮助政府管“钱” 330
智慧医疗帮助“看病” 332
明明能活下来,非要再死一次 336
深圳“样本”的力量 338
第十四章 管控的艺术
高水准的治理 346
防火墙:找到火,建好墙 352
让风控成为核心竞争力 355
月度经营会,避免“灯下黑” 357
第十五章 人是根本
简单纯粹 364
包容与创新 368
制度与平台 373
危机动力学 379
激励与竞争 383
把智慧企业的能力输出 385
联席CEO 机制 387
第十六章 无边有恒
30 年河东,30 年河西 394
“三村”工程 396
集团总动员 398
和祖国共振 402
当企业家融入国家 404
中国“PATH”的新使命 410
精彩书摘
创新不止 平安长青
前中国保监会主席 吴定富
四十年来,我国保险业主动置身国家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在行业全体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深刻变革和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保险业已经成为服务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支持投资、扩大消费和保障出口的重要因素,优化金融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力量,以及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方式。我有幸见证、亲身参与了这一波澜壮阔的历程,深感欣慰和骄傲。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平安作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在诸多领域勇于创新,为行业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探索出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堪称行业改革排头兵。秦朔先生等创作的新书《无止之境》首次系统、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平安自成立至今30多年的发展历程,再现了众多重要的历史时刻。很多故事读来备感亲切,历历在目,非常精彩。
我与中国平安结缘于20多年前,我当时任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平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勇于挑战,敢为人先”,这一点至今未变。平安用30年的时间,从偏居一隅的地方性产险公司,成长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型综合金融集团,这从不同角度,可以给出多种解读。我曾多次带队到平安调研,我以为平安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其科学高效的公司治理、国际化的专业团队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文化。近年来,我很高兴地看到平安与时俱进,开创性地推动“金融+ 科技”“金融+ 生态”的发展模式。中国平安堪称中国保险业改革创新的一面旗帜。我相信只要创新不止,平安一定能够基业长青。
中国平安的发展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生动写照。平安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和借鉴。未来,希望能够出现更多的“中国平安”,为中国保险业、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生命力源于不断的自我革新
汇丰控股集团主席 杜嘉祺(Mark Tucker)
作为平安的老朋友,我与其创始人Peter(马明哲先生)既是业务伙伴,也是莫逆之交。在亚洲工作30多年,我见证了中国现代保险业从萌芽到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以及平安从默默无闻的小产险公司到全球优秀金融集团的历程。秦朔博士等创作的著作,为我们观察平安提供了一个全景且独特的视角。感谢秦博士邀请作序,我很愿意谈点自己的看法。
企业持续增长的生命力,来源于一次次的自我否定、自我革新、自我提升。
1986年,我加入保诚;1988年,平安成立。20世纪90年代,我们才逐渐关注这家年轻的、迅速成长的保险公司。2010年,我转战友邦,平安已跻身中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世界500强。除了保险,平安在银行、投资领域亦蓬勃发展。2017年,我来到汇丰,平安已是全球最大保险集团、前五大金融集团,其科技业务方兴未艾。如今平安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领域跑在国际前列。
三个十年,三次大跨越,三次战略升级,不断改变人们对平安原有的印象,让平安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这种速度和量级的蜕变,必定经历了大大小小、伤筋动骨的磨难和变革,其中的甘苦旁人不容易体会到。
这需要远见和魄力。变革要成功,首先要能提前看到大趋势、大机遇,并在大环境改变之前颠覆自己。我曾和Peter 聊过,是什么促使平安不断挑战新的边界。Peter回答,是“危机感”,平安从诞生之日起,就时刻处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强烈的危机感中。
这令我印象深刻。中文的“危机”是“危险”和“机遇”的结合。一家公司,不满足现状,保持警觉,主动变革,于危险中捕捉机遇,会不断激发强大的生命力。世界上成功的企业概莫如是,包括保诚、友邦、汇丰等。
自我革新是一种蜕变,艰辛且痛苦,不仅需要远见,还需要准确快速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的执行能力。
在中国金融业,平安第一家引进现代精算体系,学习了保诚;第一家引进寿险营销体制,学习了友邦;第一家建成综合金融集中后援平台并成为全亚洲最大,学习了汇丰……
更重要的是,平安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每次学习都有所超越,超越自己,超越行业。平安依靠集中后援平台和科技,将全球车险理赔速度, 从平均十余天,提速到万元以下的案例三天赔付,再缩至一天赔付,现在是1 小时内完成,令人称奇。这背后必有坚强、坚毅的执行力和推动力。我曾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从足球的角度看,听说有人将平安团队比成“德国战车”,称其为“平安战车”,很有趣,这应该是平安不断壮大却能保持强大执行力的关键。
如今的平安已不是学习者、引进者。十余年来,科技产业渗透金融业已是事实,而Peter 及其团队以对科技的前瞻思想和深刻洞察,带领这家金融公司反向进军科技界,科技赋能金融、生态赋能金融,成果有目共睹, 走出了与国际大型金融集团不同的道路。平安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努力和收获,让人相信,这家公司的持续蜕变之路不会停息,生命力无远弗届。
Peter 有句话我也非常认同,“想得到,做得到,做到最好”。平安的确是这么做的。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