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学通识「pdf-epub-mobi-txt-azw3」

金融投资学通识「pdf-epub-mobi-txt-azw3」

书名: 金融投资学通识

作者: 彭兴韵

格式: EPUB

路径: 点击打开

出版: 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分类: 彭兴韵

Title sort: 金融投资学通识

日期: 23 11月 2022

uuid: f2318512-7be4-4d12-84b8-bf8d624db082

id: 1920

出版日期: 8月 2022

修改日期: 23 11月 2022

大小: 1.05MB

语言: 中文

美国《银行法》的Q条例[4]规定了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到了高于Q条例规定的利率上限,存款者就会提取银行存款,用于其他投资,银行存款的规模就减少了。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滞胀”——持续的低经济增长率和不断上升的通胀率并存,导致市场利率节节攀升。

当时,美国养老基金“教师年金保险公司”现金管理部的主管兼信用分析师班特,在1970年创立了名叫“储蓄基金公司”的共同基金,并于1971年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认可,对公众销售金融产品。1972年10月,储蓄基金公司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 000美元为投资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将资金汇集起来购买国库券,使得普通投资者可以参与机构间市场,获取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就这样,小额投资者享有大企业才能获得的投资回报率,同时拥有了更高的现金流动性,全球第一个货币基金诞生了。

中国的存款利率管制同样推动了金融创新。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存款基准利率较低,有时甚至低于通胀率。为了规避存款利率的限制,银行理财产品便大量地兴起了。银行理财产品不属于存款,其预期收益率自然不受央行利率政策的限制,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类似的还有各类信托产品。信托不属于存款,自然地,信托产品的收益率就不受人民银行的利率管制。曾经有一段时间,信托产品的收益率普遍在10%以上,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水平,结果,许多家底雄厚的居民就购买了信托,而不是将钱存入银行,导致了信托规模的大幅扩张。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