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拜访艺术创作者宅邸的文集。中村好文在书中走访了14位艺术家的住宅,以建筑师的眼光,发掘潜藏在建筑中的人性温度和独特灵感。书中走访的艺术家,并不是那种政府发过荣誉勋章的著名人士,而是一些与地位和名誉都无缘的自由人,他们爱艺术亦爱生活,利用承载着个人记忆的小物品,辅以各自擅长的手艺与匠心,打造出独属于自己的“手作私宅”,令家居空间充满创作者的血与骨。
栖身之所是“房子”,容纳起生活才成为“家”。跟随本书发掘日常乐趣,搭建起创意生活的舞台,让住宅充满潜在的可能性。
编辑推荐
☆曾为村上春树、三谷龙二设计住宅的日本建筑师中村好文新鲜探访记!去12户小众艺术家的家做客,观察他们亲手打造的个性住宅风格,从中发现让家居生活充满乐趣的灵感。
☆中村好文被誉为“建筑师中的生活家”,懂建筑更懂日常生活之美,能发现住宅细节中低调巧藏的人性之光,可启发读者构思独属于自己的家居味道。
☆栖身之所是“房子”,容纳起生活才成为“家”。一个家,是由住在里面的人打造出来的,是大度包容起屋主日常生活的容器。
☆中村好文被誉为“建筑师中的生活家”,懂建筑更懂日常生活之美,能发现住宅细节中低调巧藏的人性之光,可启发读者构思独属于自己的家居味道。
☆栖身之所是“房子”,容纳起生活才成为“家”。一个家,是由住在里面的人打造出来的,是大度包容起屋主日常生活的容器。
作者简介
中村好文,日本建筑设计师,作家,日本大学生产工学部建筑系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授,多摩美术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客座教授。1972年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建筑系,1976—1980年在吉村顺三设计事务所工作,1981年成立个人事务所Lemming House。建筑设计代表作品有村上春树的家、木艺家三谷龙二的家(获第一届吉冈奖)、伊丹十三纪念馆等。主要随笔著作有《走进建筑师的家》《走进世界最美的家》《去山里盖座小屋吧》《住宅读本》等。
目录
作者简介
前言
雕刻家
金属造型家
画家
插画师
雕刻家
琉特琴演奏家
织物设计师
陶艺家
锻造家
佛科拉工匠
画家
陶艺家
文章一览
摄影
绘画
前言
雕刻家
金属造型家
画家
插画师
雕刻家
琉特琴演奏家
织物设计师
陶艺家
锻造家
佛科拉工匠
画家
陶艺家
文章一览
摄影
绘画
媒体评论
我请中村先生设计过一栋招待客人的房子。来住过的人都对我说:“感觉很舒服,睡得比以前待过的任何地方都好。”到后来,甚至有客人特地来这里小住,我的工坊也越来越热闹。中村先生建筑的本领就在那里,他令建筑成为媒介,聚集人,也联结人,呼唤着新的相遇和喜乐。
——漆艺家,赤木明登
——漆艺家,赤木明登
前言
前言
以前我为企业宣传杂志《INAX REPORT》写过一个名为“走进建筑师的家”(Architect at Home)的连载专栏。
这个专栏,旨在用平易近人的文笔,记录我去建筑师私宅采访时的所见所感。最初,我和编辑部约定好连载三年,没想到喜欢我的文章的读者颇多,想必因为《INAX REPORT》中其他文章内容信息量大,值得攻坚一啃,相比之下,我的平易小文读起来十分放松,所以又续了三年,前后共连载了六年。那之后,INAX公司与LIXIL公司合并,杂志名称随之改为“LIXIL eye”,编辑部向我约稿做连载,虽然编辑没有明说,言外之意似乎是“只要是轻松好读的文章”就可以。
在法餐的全套里,鱼类主菜和肉类主菜之间有一道名为“Granité”的冰沙,是让食客清口的甜点,大概在编辑眼里,我的连载就是一道Granité。
我在写建筑家私宅连载时,曾经想过,如果照样做一个“艺术家的住宅”连载一定很有意思,编辑一听,立刻拍板同意了。就这样,新连载“走进艺术家的家”(Artist at Home)开始了。最终这个栏目也持续了三年时间,期间我一共走访了十二座艺术家的住宅。
总之,本书是“走进艺术家的家”十二篇连载中的十一篇加上新写的“陶艺家 武田武人”结集而成。(因为各种原因,威尼斯玻璃工匠的住宅篇未能收进本书,非常遗憾。)
和从前走访建筑师私宅一样,本书中的艺术家,并不是那种政府发过荣誉勋章的著名大艺术家,而是一些与地位和名誉都无缘的自由人,他们因为出众而别致的作品,在小众圈子里颇受欢迎。
连载开始时,我并没有准备名单,只是由着兴致,首先去走访了前川秀树先生,由此清晰地把握到了连载方向。
具体解说这个方向性的话,那就是“在某某地方,住着某艺术家,做着某类作品,他的生活情形如何如何”,我的构思是,只要把这几点都写到,大约就足够了。所以,我采访的这些艺术家,有些是我的老友,有些是友人介绍,有些是路途中的偶然邂逅。整个采访就像台球桌上的球,撞到那边,反弹回这边,顺势而为,走一步算一步。
回看一下采访过程,每次都是既没有前期准备也没有严谨计划的闲散之行。所以,如果读者也能用一种轻松翻阅的姿势和心情,翻开这本闲散小书,就再好不过了。
中村 好文
以前我为企业宣传杂志《INAX REPORT》写过一个名为“走进建筑师的家”(Architect at Home)的连载专栏。
这个专栏,旨在用平易近人的文笔,记录我去建筑师私宅采访时的所见所感。最初,我和编辑部约定好连载三年,没想到喜欢我的文章的读者颇多,想必因为《INAX REPORT》中其他文章内容信息量大,值得攻坚一啃,相比之下,我的平易小文读起来十分放松,所以又续了三年,前后共连载了六年。那之后,INAX公司与LIXIL公司合并,杂志名称随之改为“LIXIL eye”,编辑部向我约稿做连载,虽然编辑没有明说,言外之意似乎是“只要是轻松好读的文章”就可以。
在法餐的全套里,鱼类主菜和肉类主菜之间有一道名为“Granité”的冰沙,是让食客清口的甜点,大概在编辑眼里,我的连载就是一道Granité。
我在写建筑家私宅连载时,曾经想过,如果照样做一个“艺术家的住宅”连载一定很有意思,编辑一听,立刻拍板同意了。就这样,新连载“走进艺术家的家”(Artist at Home)开始了。最终这个栏目也持续了三年时间,期间我一共走访了十二座艺术家的住宅。
总之,本书是“走进艺术家的家”十二篇连载中的十一篇加上新写的“陶艺家 武田武人”结集而成。(因为各种原因,威尼斯玻璃工匠的住宅篇未能收进本书,非常遗憾。)
和从前走访建筑师私宅一样,本书中的艺术家,并不是那种政府发过荣誉勋章的著名大艺术家,而是一些与地位和名誉都无缘的自由人,他们因为出众而别致的作品,在小众圈子里颇受欢迎。
连载开始时,我并没有准备名单,只是由着兴致,首先去走访了前川秀树先生,由此清晰地把握到了连载方向。
具体解说这个方向性的话,那就是“在某某地方,住着某艺术家,做着某类作品,他的生活情形如何如何”,我的构思是,只要把这几点都写到,大约就足够了。所以,我采访的这些艺术家,有些是我的老友,有些是友人介绍,有些是路途中的偶然邂逅。整个采访就像台球桌上的球,撞到那边,反弹回这边,顺势而为,走一步算一步。
回看一下采访过程,每次都是既没有前期准备也没有严谨计划的闲散之行。所以,如果读者也能用一种轻松翻阅的姿势和心情,翻开这本闲散小书,就再好不过了。
中村 好文
精彩书摘
这本书,就用前川秀树先生开篇吧。
前川先生既是雕刻家、画家、工艺师,也是奇谈作家,可谓多才多艺。他家位于茨城县土浦市,那是田园风景正逐渐消失,转而被成品住宅区取代的地带。我一路欣赏着清新散淡的风景,走下缓坡,忽然眼前一亮,看到在一片被保留下来的树林和草地前,立着一座住宅。这座用黄色土壁式外墙围起的四方形建筑,就是前川先生的家兼工作室。外墙上有重新上色维修的痕迹,新旧的大块漆面相连,宛如一个拼贴作品,让人一眼即知,住在这座与众不同的房子里的人,也注定与众不同。正当我抬头观望着房子如此感想时,就看见房子主人前川先生笑容满面地出门迎客了。他有一张仿佛用圆规画出的圆脸,带着圆眼镜,叼着烟,穿一条肥大的赤褐色长裤……那样子,就像把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小孩放大了两倍,怎么看都不是普通人。“来了啊。”一句简单的问候之后,他便在前头领路,带我走入房子右侧临街的工作室。
我是一个很容易惊喜感叹的人,一进工作室,就被木板拼接的大门吸引了视线,马上满心喜欢地按下了相机快门。这扇用旧木材和彩漆木板横向拼接而成的门,四处随意贴着镀锌铁片、镀锡的通风口百叶,以及仿佛有着特别意义的金属号牌,宛如一幅现代抽象画。具体举例的话,就像罗伯特·劳森伯格的拼贴作品。进了这扇门,便是一个高顶棚空间,这里就是前川先生制作雕刻等立体作品的工作室。室内乍看散乱,细看便会发现,无论是材料和雕刻刀,还是电动工具和焊接器械,都各居其位,井井有条。工作台上方的照明灯,可以轻松回转移动,用起来十分方便,整个工作室看起来便利而舒适,明快敞亮,同时又具有“现场”的张力,仿佛主人刚放下手里的活儿,认真而严密的气氛尚在。
我去的时候,正逢他在为即将开幕的个人作品展筹备作品,只见工作台上放着一个头生鹿角的男像木雕。那一刻,一缕柔和晨光刚好从高窗流泻而下,照亮了木雕的右侧脸和肩膀,就像一幅电影画面,也宛如一场梦境。雕刻家在工作时遭遇如此亦真亦幻的瞬间,一定会觉得,这是神在赐福吧。我想,自然光线带来的珍贵一刻,一定是缪斯赠送给埋头工作的艺术家的一份特别礼物。
前川先生既是雕刻家、画家、工艺师,也是奇谈作家,可谓多才多艺。他家位于茨城县土浦市,那是田园风景正逐渐消失,转而被成品住宅区取代的地带。我一路欣赏着清新散淡的风景,走下缓坡,忽然眼前一亮,看到在一片被保留下来的树林和草地前,立着一座住宅。这座用黄色土壁式外墙围起的四方形建筑,就是前川先生的家兼工作室。外墙上有重新上色维修的痕迹,新旧的大块漆面相连,宛如一个拼贴作品,让人一眼即知,住在这座与众不同的房子里的人,也注定与众不同。正当我抬头观望着房子如此感想时,就看见房子主人前川先生笑容满面地出门迎客了。他有一张仿佛用圆规画出的圆脸,带着圆眼镜,叼着烟,穿一条肥大的赤褐色长裤……那样子,就像把一个喜欢恶作剧的小孩放大了两倍,怎么看都不是普通人。“来了啊。”一句简单的问候之后,他便在前头领路,带我走入房子右侧临街的工作室。
我是一个很容易惊喜感叹的人,一进工作室,就被木板拼接的大门吸引了视线,马上满心喜欢地按下了相机快门。这扇用旧木材和彩漆木板横向拼接而成的门,四处随意贴着镀锌铁片、镀锡的通风口百叶,以及仿佛有着特别意义的金属号牌,宛如一幅现代抽象画。具体举例的话,就像罗伯特·劳森伯格的拼贴作品。进了这扇门,便是一个高顶棚空间,这里就是前川先生制作雕刻等立体作品的工作室。室内乍看散乱,细看便会发现,无论是材料和雕刻刀,还是电动工具和焊接器械,都各居其位,井井有条。工作台上方的照明灯,可以轻松回转移动,用起来十分方便,整个工作室看起来便利而舒适,明快敞亮,同时又具有“现场”的张力,仿佛主人刚放下手里的活儿,认真而严密的气氛尚在。
我去的时候,正逢他在为即将开幕的个人作品展筹备作品,只见工作台上放着一个头生鹿角的男像木雕。那一刻,一缕柔和晨光刚好从高窗流泻而下,照亮了木雕的右侧脸和肩膀,就像一幅电影画面,也宛如一场梦境。雕刻家在工作时遭遇如此亦真亦幻的瞬间,一定会觉得,这是神在赐福吧。我想,自然光线带来的珍贵一刻,一定是缪斯赠送给埋头工作的艺术家的一份特别礼物。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