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清)袁枚 著,陈伟明 编著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中国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袁氏《随园菜单》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十四个部分,详细论述了中国、14至8世纪中叶流行的三百多种菜式。在食物原料方面,常见的谷物瓜蔬、家禽野味、飞鸟鱼类等,样样齐备。在烹调技巧方面,焖、煎、媽、炒、蒸、炸、炖、煮、腌、酱、卤、醉等制作方式。面面具到。在菜式的特点方面,主要介绍了地区为主的菜肴饭点,以及美酒名菜;但并不局限一隅,也介绍了京菜、粤菜、微菜、鲁菜等地方菜式,南北兼有。
随园食单(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下载电子书
网友评价:
- 好的好的好的你现在在哪里工作了吗鱼的时候是在学校了?
- 很简易好读,但袁枚并没有实践这些菜单。栗子炖鸡倒是一见即香。
- 媳妇是个吃货,让他看看。她说,怎么古人都用猪油做菜,我笑了。那时,可没有这么丰富。
- 书里很可爱的介绍了各种食物,吃也是博大精深的
- 初看感觉惊奇,里面写的很多料理常识都是我奶奶教过我的,一查袁枚杭州人哈哈哈哈
- 寄到母亲那里的,没看到实物,母亲粗略翻了一下说都不错。
- 一直以来就想要读这一本书,终于如愿。很好的书啊!
- 看看古时候的吃货是怎样吃的好玩的好写作也好的吧!
- 算是一本菜谱?哈哈哈非常有趣了,了解文人雅趣
- 我是做卤菜卖的,此书对我来讲有用的价值不高,浪费了一本书费,不值。
- 书很好。但是几乎每次都有运输中磕破书角的书,我都不想说了。
- 这是一本总纲式的小书,言简而意赅,前半部提出了一些为厨者的行动指南,后半部收集了十三到十四世纪的一些精品菜式。当厨师的,哪认得他这些酸字?行动指南其实是给同道中人看的。那么哪些是他的同道中人呢?自然是有钱有闲有雅意,爱好摆个私宴,调教家厨弄几个绝式好菜出来显摆的中产阶级么。
今天按照随园食单的方法做了个鸡丁。果然味道清雅。
做的过程中,主要体会有以下三点:
1.笋丁,香菇之类的,确实要等到酱油和酒收汁之后再放。因为笋自己还要出汁。放早了,锅里水多,就得焖了。那样鲜味儿少了很多。
2.放点老抽。文中最后一句提到汤以黑色为佳。当我放生抽和酒差不多收汁的时候,总觉得鸡腥味儿有点重。忽然想起了这句,然后赶紧加了点老抽。果然,味道好了很多。
3.可不必放盐。文中谈做法时,没有说放盐。但我做的时候,担心这些材料咸度不够,于是放了一点点盐。没想到,这完全多虑。原本的咸度就够了。加盐就咸了 。
但它依然是本好书,于提高人的饮食品位大有益处。如书中提到,菜宜先上咸,再上淡。此说乍一看不在理,因我常觉上辣菜需在鲜淡菜后,似与此说不同。细想想,咸不同于辣,确应先上桌。糟品味咸,可以为前菜打开味觉,然后以鲜淡之菜如虾仁上桌,徐品生津,待食者六分饱时再上辣菜,不是一锤击醒了人的脾胃?这些道理,从今往后数几百年大约仍可用得。
- 《随园食单》这是一本以饮食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产物,以饮食有道,有味,有节,有心,有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饮食文化遗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真正体验中国饮食文化的精华。
- 中华书局的书真的好,封面设计精美,纸质排版优良,内容解读精准。
- 喜欢摆弄吃的,所以很喜欢《随园食单》,了解一下古人的饮食,种种美味,真的很有趣。此套书看起来十分典雅,排版印刷无可挑剔,还有配图,真的很好。
- 有书读是极好的,手术完出院在家,少不了书的陪伴,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快递员态度恶劣,好言好语告诉他我是病人刚做完手术无法下楼,请他帮忙把书送上来,他居然恶声恶气说不可能没时间,几本书又不重,让我自己找人带上楼,还说现在哪个快递还给送上楼,都是自己下来拿……感觉服务态度极差……
- 里面的食事都很日常,现在有很多菜式都可以在里面看到影子,内容不晦涩,读来轻松有趣。
- 古人智慧,闲情雅趣。昨天下午16点订购,今天上午9点多就到货了,首次在当当购书二十五分满意。书籍也很好。
- 之前看过漫画版 又买到了这个╮( ̄▽ ̄””)╭开心
- 帮别人买的,写的比较简略,不知道他怎么拿来当菜谱
- 就书籍的质量而言,包装排版印刷设计都不错,而且有注释有译文有点评,编著也很好。只是此书的内容确实和我想象中的有所差距,作为食典,确实笼统了些,作为美文,又干巴巴的略显无味,慕名而来,遗憾而去,只能当收藏了。
- 非常不错,整个系列的书都不错。从饮食开始读起。吃货最爱
- 第一次看这书,一见倾心,瞬间成粉。通宵达旦奋斗了一个昼夜,总算把书看完。 这书是一本相当欢乐的书,里面的人物个个精彩,立体丰满。很好看。
- 喜欢袁枚的情趣,有情怀的一本书。当文言文课外读物来读。
- 袁枚真是懂生活的人,放现代估计就是一小资情调的吃货。
- 很棒的一本书,记录了许多之前的饮食,配合插图,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食的追求。我也经常按上面说的一些方法去做吃的,很棒!
- 想买这本书很久了,买来之后就能知道很多美食,以后就能吃了。
- 有讲解有配图有知识补充,对于了解古代文化很有帮助,纸质也不错。
- 确实是非常好的一本书,价格也很合适,推荐购买的。袁枚是大才子,不止写的一手好文章,还很有经商头脑,会挣钱会玩会吃,还能带点文艺范儿,何乐而不为。。。
- 《随园食单》,是吃货的圣经。我等了很长时间才买到这本书。毫无疑问,等待是值得的。
- 吃货的世界古今同乐,别的不说了,当当两次活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买了两次,花了两百大洋左右,这还是买过当读vip后再三克制的结果。好书太多,自营质量也好,忍上一段时间,把买来的书先草读一遍再继续吧
- 本想暑假在家看看这个书,学古人的方法做些吃的。可是暑假要在学校复习考研。。。。粗略的看了一下,以后再实践吧(●—●)
- 粗粗翻了一下书,发现古人在吃上,其实比我们现代人更讲究啊。书中有原文,译文,注释,还配了一些图片,挺好的。
- 古人的伟大让今人仍钦佩不已啊,自愧不如,学习。
-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完美体现,袁枚老饕的文字优美,与美食相得益章,完美
- 原来袁枚也是个大吃货,里面也介绍了些简单的做法。可以尝试下
- 可能袁老的某些观点可能会过时 但是这不妨碍一种美食的交流和对美食的完美
- 看看古人的食物,体会古人的生活,当然这也是士大夫阶级的,农民哪吃得上这些个呢。。。
- 这个版本的书一直在收集,单从书本身而言,上乘之作,美中不足的是里面的配图为黑白色,其他的都好,值得一看和收藏的优质图书,中华书局实力过硬
- 有趣的一本食谱,没错就是食谱,细品还是蛮有意思的
- 在扬州就是看到这本,才决定把中华生活经典全部买齐。里面好像有很多好吃的菜。排版如图
- 很喜欢随园食单,了解一下古人的饮食,种种美味,真的很有趣。此套书看起来十分典雅,排版印刷无可挑剔,还有配图,真的很好
- 我是一个喜欢做菜的人,哈哈,这书讲解了很多种做菜的方法,技巧,继续学习中!
- 买过《茶经》,垂涎这本书许久,这次活动力度大,终于买了!
-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讲了很多菜的做法,惊叹古人的生活热情以及对认真生活的态度。 现在我们哪有这种闲心细致地去制作美食呢?
- 随园食单–中华生活经典,很好的经典。随园食单–中华生活经典,建议阅读。
- 中华生活经典,这一套丛书很有价值,能从不同角度了解古人的生活智慧,很美!
- 因为买了看了《香谱》那一本,买了全套,慢慢看,内容、纸质都很好。
- 毛姆说过读书要随自己的心意。所以吃货必然要读随园食单。
这只是在为自己开脱。
袁枚我是中学语文的时候学到的。似乎是《黄生借书说》,也有可能是《祭妹文》。但我不太喜欢他的文章,明清的写作棒棒们,我想了一下,写短篇散文的最喜欢沈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看古文看哭。
袁枚是个常住在南京的杭州人。就住在随家仓那,死后也就葬在现在五台山体育馆的位置。南京人自然对他就有好感。
有人说袁枚好色。老婆有好几个,而且还收了好多女弟子。老不正经!而且对男的也敢果断下手,记载中吊膀子的就有李郎、庆郎、桂郎、曹郎、吴郎、陆郎……
比较经典的一件事是当年袁在毕沅的“兔子园”中流连忘返,又和郑板桥兴高采烈地讨论,即使美男子犯了错误,也不要打坏他的屁股。(杨鸿烈《袁枚年谱》)所以,后来的人都认为袁棒棒的官配恐怕就是郑大手吧?
他的食单算是小品文,没有他写正经文那种过了头的油滑气,反而觉得好。
题目那句是摘自《典论》里一句话“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典论是本命草皮写的,话被袁棒棒列在序里,顿时好感就更多了。
既然住在南京,必然收录了不少南京极其周边的美食。镇江的那个空心肉圆看得我胆固醇直线飙高,口水直流。
袁棒棒说做东西喜欢讲究借味。里面说有一种“面茶”,即是将面用粗茶汁去熬煮后,再加上芝麻酱、牛乳等佐料,面中散发淡淡茶香,美味可口;而“茶腿”是经过茶叶熏过的火腿,肉色火红,肉质鲜美而茶香四溢。遥想黄蓉小姐的炖豆腐简直就是出师于袁棒棒的吧?不过就朝代论,或许蓉姐正是此种吃货思想的开山鼻祖。
正是这种主导的思想,所以他对于鸡汤、火腿汤以及鲜蘑菇汤的热爱简直令人发指。做素菜上这种荤汤实在是美,但炖猪蹄的时候要求用嫩鸡汤炖实在就是很让人ORZ。没试过,也许真做了说不定也是超级美味。不过他要用清鸡汤、火腿汤和蘑菇汤炖燕窝,我就不爱了。显然在做燕窝伴侣方面,红枣冰糖水比鸡汤美多了。燕窝本来就是甜品,因为食之无味,不放调味便如同嚼蜡所以用糖水煮。总觉得放鸡汤实在是太生猛了。
不过里面杨明府家的冬瓜燕窝甚有搞头的样子……
- 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怎能不买一本《随园食单》。袁枚真是吃货的鼻祖了,不仅文采好,而且懂得生活的乐趣,当真是才子一枚。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