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心 著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内容简介:
至今我还执著儿时看戏的经验,每到终场,那值台的便衣男子,一手拎过原是道具的披彩高背椅,咚地摆定台口正中,另一手甩出长型木牌,斜竖在椅上—— “明日请早。” 他这几个动作,利落得近乎潇洒,他不要看戏,只等终场,好去洗澡喝酒赌博困觉了——我仰望木牌,如梦而难醒,江南古镇的旧家子弟,不作兴夜夜上戏院,尤其是自己年纪这么小。 再说那年代的故乡,没有经常营业的戏院,要候“班子”开码头开来了,才贴出红绿油光纸的海报,一时全镇骚然,先涌到埠口的帮岸上,看那几条装满巨大箱笼的船,戏子呢,就是爬动在船首船艄的男男女女,穿着与常人无异,或者更见褴褛些,灰头土脸没有半点杨贵妃赵子龙的影子,奇怪的是戏子们在船上栗栗六六,都不向岸上看,无论岸上多少人,不看,径自烧饭,喂奶,坐在舷边洗脚,同伙间也少说笑,默默地吃饭了。岸上的人没有谁敢与船上招呼,万一走来个喊话的,大家就不看船上而看岸上的那个了。至今我还执著儿时看戏的经验,每到终场,那值台的便衣男子,一手拎过原是道具的披彩高背椅,咚地摆定台口正中,另一手甩出长型木牌,斜竖在椅上—— “明日请早。” 他这几个动作,利落得近乎潇洒,他不要看戏,只等终场,好去洗澡喝酒赌博困觉了——我仰望木牌,如梦而难醒,江南古镇的旧家子弟,不作兴夜夜上戏院,尤其是自己年纪这么小。 再说那年代的故乡,没有经常营业的戏院,要候“班子”开码头开来了,才贴出红绿油光纸的海报,一时全镇骚然,先涌到埠口的帮岸上,看那几条装满巨大箱笼的船,戏子呢,就是爬动在船首船艄的男男女女,穿着与常人无异,或者更见褴褛些,灰头土脸没有半点杨贵妃赵子龙的影子,奇怪的是戏子们在船上栗栗六六,都不向岸上看,无论岸上多少人,不看,径自烧饭,喂奶,坐在舷边洗脚,同伙间也少说笑,默默地吃饭了。岸上的人没有谁敢与船上招呼,万一走来个喊话的,大家就不看船上而看岸上的那个了。 混绿得泛白的小运河慢慢流,汆过瓜皮烂草野狗的尸体,水面飘来一股土腥气,镇梢的铁匠鎚声丁丁……寂寞古镇人把看戏当作大事,日夜两场,日场武戏多,名角排在夜场,私采行头簇崭新,票价当然高得多。 预先买好戏票,兴匆匆吃过夜饭,各自穿戴打扮起来,勿要忘记带电筒,女眷们临走还解解手,照照镜子,终于全家笑逐颜开地出门了,走的小街是石板路,年久失修,不时在脚底磔咯作响,桥是圆洞桥,也石砌的,上去还好,下来当心打滑,街灯已用电灯,昏黄的光下,各路看客营营然往戏院的方向汇集。 “看戏呀?” “嗳看戏!” 古镇哪里有戏院,是借用佛门伽蓝,偌大的破庙,“密印寺”,荒凉幽邃,长年狐鼠蝙蝠所据,忽然锣鼓喧天灯火辉煌,叫卖各式小吃的摊子凑成色香味十足的夜市,就是不看戏,也都来此逗留一番。 戏呢,毋须谈,以后或者谈。散戏,众人嗡嗡然推背接踵而出寺门,年纪轻的跨圮墙跳断垣格外便捷,霎时满街身影笑语像是还有什么事情好做,像是一个方向走的,却越走越岔渐渐寥落,寒风扑面,石板的磔咯声在夜静中显得很响,电筒的光束忽前忽后,上桥了,豆腐作坊的高烟囱顶着一湾新月,下面河水黑得像深潭,沿岸民房接瓦连檐偶有二三明窗,等候看戏者的归返——跟前的一切怎能与戏中的一切相比,本来也未必看出眼前的人没意趣,见过戏中的人了,就嫌眼前的人实在太没意趣,而“眼前的人”,尤其就是指自己,被“戏”抛弃,绝望于成为戏中人。 我执著的儿时看戏的经验宁是散场后的忧悒,自从投身于都市之后,各类各国的戏应接不暇,剧终在悠扬的送客曲中缓步走到人潮汹汹的大街上,心中仍是那个始于童年的阴沉感喟——“还是活在戏中好”,即使是全然悲惨了的戏。 “分身”“化身”似乎是我的一种欲望,与“自恋”成为相反的趋极。明知不宜作演员,我便以写小说来满足“分身欲”“化身欲”——某编辑先生于刊出《两个小人在打架》后,再度约稿时声称:“我们知道您曾经担任过中学国文教师……”某编辑女士览及《完美的女友》之类,访谈中提起:“看到了为您缝制丝质衬衫的女雕刻家等您从前的伴侣,可否请您谈谈您的诸多‘情障’。”某青年读者来信问:“从《第一个美国朋友》看,你幼年家境很好,教养是不错的,后来怎会一事无成的呢?”《芳芳NO.4》引起女读者的义忿,其中有位姑娘力主“芳芳是个好女孩”,所以“你怎么就这样看待她”——我没有在中学教过国文。也没有作过石油工程师与女雕刻家旧情复叙。福音医院是有的,美国孟医生对于我是陌生人。我从一个男人身上取了“芳芳”的模特儿,那音乐家的原型却是个女的;情况既然颠倒,也即是本来就没有这回事——当时我并未按实回复编者读者,怕会被认为我讳避抵赖,认为我不够朋友。 如果要够朋友一下,便得拈动三个名词,梦、生活、艺术,此三者被反复烹调得十分油腻,只可分别抉取其根本性质——不自主、半自主、全自主——我偏爱以“第一人称”营造小说(也通用于散文和诗),就在乎对待那些“我”,能全然由我做主。 “……袋子是假的,袋子里的东西是真的。当袋子是真的时,袋子里的东西是假的了。”(一则笔记) 再多解释就难免要失礼。还是顾左右而续叙往事吧——古镇春来,买卖蚕种筹开桑行的热潮,年年引起盛大的集市,俗称“轧蚕花”,庙会敬奉的主神名叫“蚕花娘娘” ,不见得就是指螺祖。那娘娘有个独生的“蚕花太子”,是最喜欢看戏的,所以在一切的闹忙中,扣人心弦者还是借此机会大家有得戏看,旷地上搭起巍然木阁,张幔蒙帘,悬皤插旗,蚕花太子用小轿抬来摆在最好的位置上,咚咚惶惶,人山人海,全本《狸猫换太子》,日光射在戏台边,亮相起覇之际,凤冠霞帔蟒袍绣甲,被春暖的太阳照得格外耀眼,脸膛也更如泥做粉捏般的红白分明,管弦锣鼓齐作努力,唱到要紧关头,乌云乍起,阵雨欲来,大风刮得台上的缎片彩带乱飘乱飘,那花旦捧着螺钿圆盒瑟瑟价抖水袖,那老生执棍顿足:“天哪,天……哪……”一声声慷慨悲凉,整个田野的上空乌云密布,众人就是不散,都要看到底,盒子里的究竟是太子、是狸猫…… 这种“草台戏”即所谓“社戏”,浙江上八府往往开演在祠堂里,如果现成的戏台临河,便围泊了许多乌篷船,启篷仰观,观罢荡橹而去。下三府的敬神献戏,贪图看客多多,向木行借来长条毛板,面对戏台架作马蹄形的层座,外边便是大片大片嫩绿的秧田,辣黄的油菜花发着浓香,紫云英锦毯也似的一直铺到河岸,然而日日见惯的平凡景致,哪里抵得过戏台上的行头和情节,灿烂曲折惊心动魄,即使太子总归假的,即使狸猫总归假的,而其中总归有真的什么在——我的童年,或多或少还可见残剩下来的“民间社会”,之后半个世纪不到就进入了“现代”,商品极权和政令极权两者必居其一的“现代”,在普遍受控制的单层面社会中,即使当演员,也总归身不由己,是故还是写写小说(其实属于叙事性散文),用“第一人称”聊慰“分身”“化身”的欲望,宽解对天然“本身”的厌恶。至此,童年看戏散场后小街磔咯作响的石板,桥堍豆腐工场高烟囱上的新月,也被装在前面所说的那种袋子里而不再怨尤了。
温莎墓园日记(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下载电子书
网友评价:
似乎是半年前在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木心的访谈。这个只取自于形象的“笔划集中”——木和“笔划分散”——心的名字顿时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再后来杂志报纸上关于他的介绍就渐渐多了起来。陈丹青的开口必称“师尊”的极力引荐,阿城的相见恨晚之意,陈村的“读罢如遭雷击”,都让人们对这位国内并不出名,在国外却声名远扬的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的突然出现充满好奇。甚至陈丹青与朱伟一翻口诛笔伐也将他的作品一度炒至洛阳纸贵。似乎没有理由不见识一下在这个已经喧嚣不堪没有隐私的尘世上尚且还存在着的隐匿的世外高人了。
买到手的是他的一本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土黄色典雅的封面简洁的不能再简洁,只不过右上角一行竖排标题。隐隐透着古典的贵族气息。十七篇混合着新旧时代两种时代,东西两种文明文章陆续读完,木心这个概念才真正清晰起来。
最先使你惊艳的当然是他的文字。汉字与汉字奇妙的组合,看似生涩,读之却余音袅袅,弥漫着说不尽的意象。有些张爱玲式的气息,却不全然。张氏擅长白描,大段的琐碎流畅的描写总是不动声色的就惟妙惟肖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心理。而木心则是用字极省的,寥寥数语,人物情节已交待的清清楚楚,这又有些鲁迅的意味了,甚至故事的起承转合处也不过三言两语,使你的思维不得不时刻跟着文字跳跃。
然后就是字里行间中作者流露出旧时的文人贵族的韵味了。毫无疑问,作者是喜爱熟稔红楼梦的,可是红楼读来是通俗亲近的,而木心的小说无论里面的角色怎样转换,总是摆脱不掉那种传统的文人姿态。《芳芳NO.4》中的“他”,对女子是挑剔苛刻的“我信任一见钟情,一见而不钟,天天见也不会钟。”《美国喜剧》则是西方绅士般细致。看陌生的街上女子“保养的很好,颇善修饰,鞋头有金瓣,皮包亦有金扣,帽结中芯簪以金花,三种金质的成色相同,当然,取白金则更形超然。”“……嫩杏色的小帽,歪歪地很俏皮,还加发网,拢过前额,算半袭面纱,好手法。”最爱的是那篇《月亮出来了》。通篇的二人对话,句句皆用典,让我见识了真正文艺贵族的做派。淡淡的一句“都市的尾梢,夜深沉,什么车也没有,是我们淡忘了时间,多喝了酒。”背后却是修炼多年雍容气度,气定神闲,是现在的伪小资们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
木心读多了是要疲倦的。太过精雕细琢的文字,像一张精致的工笔画。他的文章无关道德仁义,无关社会责任,只是艺术,发挥到极致的人生艺术。读他的书总让我想起那些忽然发现的保存下来的珍稀物种,它们的存在极大的丰富了物种资源,对于探讨人类的起源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而木心,就是文学的珍稀物种,对于他的文笔,我们完全可以不要那么苛刻。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类似的或关乎担当道义或教你衣食品行的文章了,而木心,将带给你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挺好哒,书是值得读的。ヾ(????)?_(:з」∠)_嘻嘻嘻
《温莎墓园日记》是木心的小说选集。《美国喜剧》《一车十八人》《夏明珠》《两个小人在打架》《SOS》《完美的女友》《七日之粮》《芳芳NO.4》《魔轮》等,每一篇都在尝试新的视角,“从彼岸回来的人”,原来是这么了解人世的酸楚,生活没有“退息”,他对此岸洞若观火。
喜欢木心的书,这一系列已经买的差不多了。读起来很享受。
木心的书头回看,好似繁花落尽,却无外力摧之,自然的凋落,透着一股淡淡的雅,甜甜的静,洗净铅华,终露心石!
女儿说木心的作品比较晦涩,我看了之后发现,是他对那个时代很隔膜!
作者很朴实,用了很多讽刺的言语,不过读来也很有味道,有趣……
先是读了木心先生写澡堂的一篇文章,在轻松的聊侃中写出了人情世故,所以特别来搜一套读一读。
温莎墓园日记–算是木心比较好读的一本了吧。几个短篇中尤其偏爱《芳芳》
虽然没有手脚去接触世界,但力克看清世情,也能用说话触动人心。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决定我们将来的,不是环境,是态度”。不论际遇顺逆,只要认清目标,积极面对,生活其实满是祝福。很喜欢这本书的说
温莎墓园日记,读起来淡淡的感慨。好书。那些真情都藏在笔墨间。
《温莎墓园日记》里木心抛弃了标志性的曲高,留下的经络也就更易被人评析,当然,也更易读懂些。
《温莎日记》里的短篇,如一幅幅美术小品,短小简洁。刻意地情节、美丽地着色、雕琢过地脸庞。只是这些,缺少了些深邃。套句俗话:“美则美矣,可少了灵魂。”犹如一杯菊花茶,清香怡人有余,而少些缭绕回味。
所以,难怪《温莎墓园日记》被人评价不高。一种传统文人的姿态,一种传承千年的思维,一种旧式没落贵族的自怜。《夏明珠》里交际花八面玲珑却敌不过时运不济;《芳芳》里究竟是命运造化改写了人情的凉薄,还是凉薄影响了造化倒是值得探讨.
其实没有烟火气的木心只是在把文章写给自己。
小清新最典型的特点是,瞬间感受物的历史。日本人叫“物哀”。看着一朵樱花绚烂地开在树上,落在地上,化入泥土,这是花的历史,避免了对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的把握。木心的东西就有这样的味道,他的随笔可以称为“老清新”。“老清新”跟他年轻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关,就是大上海的小布尔乔亚生活。
其实木心这种小机灵也蛮好,就像是风铃一样,叮当作响,很惬意,但“木铎金声”才令人震撼的,不是风铃的那种叮叮当当。
木心的这套书基本买齐了,成都仓库将书保存得很好,书没有污渍霉变和损伤,运输包装用厚纸箱,还用废纸填充了空隙,收到十分满意!
经典作品,买了个人收藏。
读过木心的从前慢那首诗。这本书还没来得及看,期待!
真的不能再更喜欢木心更多了啊,文字真的简单又有意境,舒服
木心大人乃华人世界最优雅的老文青,没有之一。最爱木心,没有之一。
整套书外包装还是不错的。每本书都还好。还没有开始看。先收藏着。
木心的温莎墓园日记,装帧虽是精本,但偷懒了,内容大赞
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大师确是大师,用非常简练的笔法写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经常有一语惊醒梦中人之感
《温莎墓园日记》中的每一篇故事都意味深长,让人忍不住反复回味。《SOS》中戛然而止的结局,《五更转曲》中老僧木心的惊鸿一瞥,《静静下午茶》中的压抑气氛……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姿态。而它们的共同点是:自持,沉稳,就像是一串串散发悠久清香的佛珠。
室友说木心的文字太棒了!绝对拜读! 文学回忆录也值得买!
我是木心迷妹呀!!木心先生真的是极有风骨的文学者。
翻看扉页的出版信息,不是很清晰,但也不至于一眼就看得出字中有断掉的线条。中间的正文印刷要好一些。
十分好,木心先生的散文或者诗集阅读有困难的可以看这本小说
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写出如木心般的文字:精通圆融,畅澈无碍,落笔之处无不是贵族之气,不局促,不窄隘,毫无伧俗之感,丰厚润泽,倨傲却无痕。
非常喜欢,
木心先生的“记叙性散文”,
最爱。
木心先生,
谢谢你。
问题是这个结局并不是真的结局,对爱侣忠诚奉献、对父母全心爱护,以至于对他人的认同,肯定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追寻。所以小孩会一遍又一遍地玩着这种游戏,情侣会一遍又一遍地期待誓言与许诺,直至我们真正长大真正自
很快就看完了,大部分是木心先生自己的生活回忆,有很有趣的,有很心酸的,有无奈的,总之都是好文!
书还不错,比较有质感的设计。这本应该是小说,还没看。
“夏日卓午,我凭窗闲眺,席德进在阳光下走来,渐进,视线相接,彼此点了点头……他脸上有一种舛异的神色——四十年前,杭州艺专学生宿舍。清晰如昨。”
这一版本木心先生的作品装帧都比较简洁,和先生的深邃的思想相映成趣
书是朋友推荐的,还没细看,不过相信木心,而且封面很喜欢~
这是木心先生的小说集,可能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更能够进入先生的世界。可以没有人在我接触到先生的那一刻,告诉我,应该从这个先开始,所以,我是最后才读到这本。很喜欢,也很开心,我终于收集齐了先生所有的书!
这本文集由风格各异的短篇小说组成,可读性很强。
2011年12月21日,木心逝世的消息纷纷转发于网络之上。与之相配的是几行简短小字与他的一张照片。镜头前,笼罩着冬月的雾,相中老人,端坐于素庭中央,如丝的银发浅浅映衬着乌镇那条青蓝的河,微垂的双目淡然望向一旁,看不出那辗转多年的沧桑与寂寥,有的只是归国游子的虔诚与安详。
而这张照片便成为了他存于众人眼中最后的模样。
木心离世后,他的主要作品被某社编订成辑,共八册。主为散文与诗集,独有《温莎墓园日记》为小说。其实,说是小说,也并非全然虚构。《夏明珠》、《芳芳No.4》、《寿衣》总是看得出他儿时生活过的影子。《美国喜剧》、《月亮出来了》、《第一个美国朋友》、《静静下午茶》多的是他旅居美国后见闻轶事的片段。至于《一车十八人》、《两个小人在打架》、《SOS》、《魔轮》则充满了悬疑、玄幻式的以小见大。他恰以平白喻深刻的写作手法,着实令人对他作为东方人所具有的风骨以及恰到好处的融入西式的艺术表现能力,赞叹佩服。
阅读木心的文字,感触到他作为江南文人细腻又潮湿的气息,已是一种享受。(如“无风而飘雪就另含滋润的暖意,脚踏在全新的白地发出微音,引起莫名的惭谢,雪夜的静是婉娈的,因为温带的雪始终是难久的稚气而已。”——温莎墓园日记)没有过多的陈述,或是累赘的比拟,化音为字,靠的是多年的经历与阅历。沉淀至此,才能妙笔生花,速时代的点滴肤浅笔墨是连一分都及不上的。
书中,我认为最浓情的一篇,应是《此岸的克里斯多夫》。并非因为故事煽情,而是通篇所包含的真情实感令人体会深切。
“夏日卓午,我凭窗闲眺,席德进在阳光下走来,渐进,视线相接,彼此点了点头……他脸上有一种舛异的神色——四十年前,杭州艺专学生宿舍。清晰如昨。”
这段话,为木心在1986年纪念台湾著名画家席德进逝世五周年时所书《此岸的克里斯多夫》一文的开篇。1947年木心与席德进同为国立艺专学子,而后一年,两人被那条长长的海峡隔于两边。那时,彼此还未有深交。
其实,至席德进离世,依木心看来那还是“除了姓名,什么都不知道”。他们重逢与1948年的台湾嘉义,而后木心与他共度了一段时光,那些日子里,他们谈艺术,谈人生,谈席德进生命中喜爱过的男孩儿,对于木心来说,席德进就像是罗曼罗兰笔下的克里斯多夫,坚韧不屈的追逐着自己梦想的艺术家。
木心将两人的缘分比拟的若即若离,似有似无:“若说无缘,却是在艺专时由相猜忌而转为相敬悦,一谈数小时。若说有缘,一九四八年为时势浪潮所冲散,彼此不明下落。若说毕竟无缘,某日在台南的旧货摊的唱片堆前,有人牵制我的臂肘,我怒而回视——‘席德进!”
几月过后,木心离去,去往港口的途中,他又折返,偷偷拿回了原本放在席德进枕边,留给他的信。
而席德进在给友人的信中则说到,“朋友走了,哭了一夜。”
四十年后,木心在自己的日记本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友谊的深度,是两个人的自身的深度的表现,浅薄者的友谊,是无深度可言的。”
在许多人的思想中,亲情与爱情都是极好定位的,唯独友情,或难道明。而木心的文字却把友情的深与广形容的恰到好处。通篇未有一字一句点明对席德进离去的伤感与缅怀故人的情愫,可流转不逝的却是丝丝入扣的回忆感想与对他艺术造诣的赞赏惋惜。
年轻时,因些许的矜持与顾忌书信未送出,而后……而后虽能自然而然,酣畅淋漓的再书一封,彼岸的友人却再无缘一读。
终了,木心写:
“生离、死别,使我们无缘共事艺术的探讨……”
“死者,沉睡在青色的宫殿里,当世上有人怀思时,眼睑徐徐而启……怀思淡去,眼睑又闭合了——梅特林克是这样写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若是惺惺相惜便不需过多的言语通达彼此。
被推荐的都是好书。静下来能看进去的也是好书。很不错。
一直知道木心,但一直没有想看,直到有一天看到了温莎墓园日记中的一篇文章 夏明珠 觉得以平淡的文字能写出来这么有韵意的文章的人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在当当网买书十余年了,看到好书就想买,就当藏书吧。
木心先生的文字,虽然读得半懂不懂,但是很喜欢这种风格。
书到手后翻开感觉不错,内容都是短篇小说,很精炼,很不错
质量很好,文笔流畅,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喜欢木心,喜欢陈丹青。
本来是凑单买的,没想到很喜欢!木心的作品给人很另类的感觉。这本短篇集,感觉有欧·享利的风格。
在浮躁的今天,看一本这样温馨淡然的书很不错,文笔和沈从文的差不多,很细腻
太喜欢木心了,他的书买了又买。这本小说某些篇目有点汪曾祺的风格,但又不一样。
之前电子书读完了的,木心先生的文字值得收藏!
木心的文字,朴实优雅,在点滴的琐事之中,给人以温馨平静之感。
木心的文字就是一种旧时月色,且个性宛然,有情致
这本书是在一期读者上看到的节选,觉得很不错,所以买来读读。看过再来补评
书很好,一口气买了好几本。
比起套盒的平装版,精装版最好了,有质感。
类似语录一类的行文方式,有哲理,有深度,但年龄小的人可能不大能理解。
两天就看完这本书了,非常喜欢!!!!看到最后《温莎墓园日记》里温莎公爵和公爵夫人把爱情当做事业一般,不禁也发出了”难道爱情,真的是有可能的吗?”的感慨.里面的内容是短篇的,但是思想会很远很深邃..总之很喜欢啦!!!
暑假到乌镇玩,去了木心博物馆,很震憾,回来买了3本木心的书,拜读,相见很晚。
比较适合高二以上有一定文学功底的同学阅读了,木心的文章不错,在读时要带一本文字比较适合啦!
木心先生的书,不用说,非常非常的喜欢。可惜先生去的早,要不一定会去乌镇拜访先生的
木心的文字一直是最爱的,不仅温暖人心,还总能从中看到木心的生活艺术性和独有的智慧。
似乎是半年前在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木心的访谈。这个只取自于形象的“笔划集中”——木和“笔划分散”——心的名字顿时勾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再后来杂志报纸上关于他的介绍就渐渐多了起来。陈丹青的开口必称“师尊”的极力引荐,阿城的相见恨晚之意,陈村的“读罢如遭雷击”,都让人们对这位国内并不出名,在国外却声名远扬的当代作家和艺术家的突然出现充满好奇。甚至陈丹青与朱伟一翻口诛笔伐也将他的作品一度炒至洛阳纸贵。似乎没有理由不见识一下在这个已经喧嚣不堪没有隐私的尘世上尚且还存在着的隐匿的世外高人了。
买到手的是他的一本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土黄色典雅的封面简洁的不能再简洁,只不过右上角一行竖排标题。隐隐透着古典的贵族气息。十七篇混合着新旧时代两种时代,东西两种文明文章陆续读完,木心这个概念才真正清晰起来。
最先使你惊艳的当然是他的文字。汉字与汉字奇妙的组合,看似生涩,读之却余音袅袅,弥漫着说不尽的意象。有些张爱玲式的气息,却不全然。张氏擅长白描,大段的琐碎流畅的描写总是不动声色的就惟妙惟肖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心理。而木心则是用字极省的,寥寥数语,人物情节已交待的清清楚楚,这又有些鲁迅的意味了,甚至故事的起承转合处也不过三言两语,使你的思维不得不时刻跟着文字跳跃。
然后就是字里行间中作者流露出旧时的文人贵族的韵味了。毫无疑问,作者是喜爱熟稔红楼梦的,可是红楼读来是通俗亲近的,而木心的小说无论里面的角色怎样转换,总是摆脱不掉那种传统的文人姿态。《芳芳NO.4》中的“他”,对女子是挑剔苛刻的“我信任一见钟情,一见而不钟,天天见也不会钟。”《美国喜剧》则是西方绅士般细致。看陌生的街上女子“保养的很好,颇善修饰,鞋头有金瓣,皮包亦有金扣,帽结中芯簪以金花,三种金质的成色相同,当然,取白金则更形超然。”“……嫩杏色的小帽,歪歪地很俏皮,还加发网,拢过前额,算半袭面纱,好手法。”最爱的是那篇《月亮出来了》。通篇的二人对话,句句皆用典,让我见识了真正文艺贵族的做派。淡淡的一句“都市的尾梢,夜深沉,什么车也没有,是我们淡忘了时间,多喝了酒。”背后却是修炼多年雍容气度,气定神闲,是伪小资们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
木心读多了是要疲倦的。太过精雕细琢的文字,像一张精致的工笔画。他的文章无关道德仁义,无关社会责任,只是艺术,发挥到极致的人生艺术。读他的书总让我想起那些忽然发现的保存下来的珍稀物种,它们的存在极大的丰富了物种资源,对于探讨人类的起源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而木心,就是文学的珍稀物种,对于他的文笔,我们完全可以不要那么苛刻。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类似的或关乎担当道义或教你衣食品行的文章了,而木心,将带给你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木心以《从前慢》声名大噪,看了此书简介,确实不错。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