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大学

那时的大学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文字,描绘民国学生的大学考试、衣食住行、学习生活、校园文化和毕业故事等,通过胡适、费孝通、潘光旦、陈岱孙、赵元任、茅盾、冰心、钱锺书、季羡林等知名学者对求学经历的记述和回忆,并利用民国报刊、口述资料、学校档案等材料,重现民国时期大学的优良学风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反映民国时期知名大学在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生动展现了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侧面,可以为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对民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编辑推荐

  本书以轻松幽默的文字,描绘民国学生的大学考试、衣食住行、学习生活、校园文化和毕业故事等,通过胡适、费孝通、潘光旦、陈岱孙、赵元任、茅盾、冰心、钱锺书、季羡林等知名学者对求学经历的记述和回忆,并利用民国报刊、口述资料、学校档案等材料,重现民国时期大学的优良学风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反映民国时期知名大学在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生动展现了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侧面。

作者简介

  张宁芳,生于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史、近代人物与文化。

目录

内容提要
前言
大学指南篇:大师们的考学回忆
大师们的“高考”故事:择校、赶考与金榜题名
初登学术殿堂:大师的大学初印象
大师说:如何选专业
名师画像篇: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
胡适:但开风气不为师
叶公超:真名士自风流
朱自清:谦谦君子,温文尔雅
闻一多:诗人、学者与斗士
校园生活篇:曾经的大学生活面面观
当年北大校园里的“扫地僧”
食在清华的记忆:食堂、自助餐与“小桥食社”
探求知识的海洋:图书馆的记忆
大学时代的另一门必修课:体育锻炼
校园里的别样风景:活跃的学生社团
求学记忆篇:终生难忘的大学时光
最后一课:那些难忘的毕业致辞
早年留学生求学记:扬帆起航求知路
后记

前言

  前言
翻读近现代历史人物的材料,其中特别吸引我的就是人物传记和口述历史部分。念书时候曾经整个下午趴在图书馆,伴着冬日暖阳,安安静静地翻《传记文学》,通过一段段文字走进那些名人的内心世界。那是一种别样的体验,既心怀对他们的仰慕,又仿佛听到他们的声音在耳畔娓娓道来。这也是研究近现代人物的一种别样收获,可以读到人物更生动更鲜活的一面,而人物传记的背后也要感谢学者的独具慧眼。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的夫人杨步伟在其个人回忆作品《一个女人的自传》中有过这样的交代:他们夫妇的好友胡适先生有次提起,赵元任记的日记多年不断,可以借此写回忆录。赵元任摆手表示这事费时费力,胡适转而去说服杨步伟写回忆录。没想到,这对夫妇的回忆录先后都整理出来了,而倡议者胡适的《四十自述》却虎头蛇尾了。这难免让胡适的粉丝感到遗憾,不过也正是他的这份独到眼光和好人缘,让他的朋友们纷纷捧场,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不少珍贵资料。
“传记文学”丛书陆续整理出版了一批近现代著名人物的自传、回忆及口述材料,风格不一,有的文字生动活泼,有的叙述严谨规整,正如同传主本人的个性。我们能读到赵元任夫妇、萧公权等的自述,也有友人对于闻一多、林语堂、郁达夫等名家的追忆。
通过阅读他们的回忆,我们慢慢走进他们的人生,对于他们来说,年少求学的时光无疑是一段色彩斑斓的记忆。他们大多成长于清末民初,那是一个剧烈变动的年代,从帝制时代走向民主共和的中国,在国家的政治体制、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经历了曲折的改变。新旧思想的碰撞,大家族的变迁,个人生活的选择,这些既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也在个人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本书中我也把论述的范围主要框定在了民国前期,即1912—1937年这个时期。一方面,在这一时期新旧冲突与融合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也是以往相对关注度比较小的阶段,但这种思想观念与制度潜移默化的变迁,以及对生活于那个时代的人们思想的影响一直吸引着我的关注。
书中选取的人物无疑是那一代青年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故事也能带给今天的我们同样的情感共鸣与思考。无论是求学考学路上的艰辛,远赴重洋的不舍与孤独,还是享受大学时光的自由,沉迷图书馆的乐趣和运动场上的挥洒汗水。伴随一代代青年成长成熟的大学校园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角落,那里有大师指引他们人生方向,那里有同学畅谈未来希望,那里还有知识的海洋和营养的加油站。多年以后,回忆起学校的时光,大学校园依然是大师们理想中的天堂。
读到他们的回忆有时也会让我们会心一笑,今天仍然让大家津津乐道的北大清华的差异,原来也是一种传统的延续。自由甚至于散漫的北大,勤奋努力拼搏向上的清华,大学的风格是多元的,而这些传统在一代代学子中间薪火相传,延续下来。大学也是包容的,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大师们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们争辩、他们坚守,他们在三尺讲台间肩负起传承知识、传播文化、传递信念的使命,他们以一支支红烛的光芒,点燃学子的心灵之光,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指引方向,照亮前途。
读这些大师们的回忆,常常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也希望用自己的文字把这份精神的力量传递给读者。

精彩书摘

  大学指南篇:大师们的考学回忆
鸦片战争叩开了古老中华的大门,戊戌变法推动了国人近代化的步伐,尽管后来变法的举措大多随着戊戌变法的流产而付诸东流,但有一项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得以保留下来,那就是“京师大学堂”的建立。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而它的建立也拉开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序幕,标志着我国从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向近代分科设系的高等教育的重大转变。
随着新式高等教育在我国的逐步推广,涌现出了一批国立、私立和教会学校,开始了文、理、农、医、工专业分科的高等教育。伴随这一过程,我国也经历了教育制度、教育理念等方面的深刻改变,对于晚清民国时期的普通人来说,“大学堂”这样的新鲜事物有不少让人感到陌生的地方。对那时的青年来说,为了求新知、求真理,探寻国家前途命运,不少人克服种种现实的困难,选择升入大学继续深造。他们的经历充满了多样性,在摸索中也留下了关于大学时光难忘而独特的记忆。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