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940年到1945年,美国作家格兰姆·贝克走访了当时中国十多个极具战时特色的城市,详细记录了所见所闻并整理成书。作者从香港出发,经柳州抵达重庆,又跟随路易·艾黎长住工合所在地陕西宝鸡,随后转至河南洛阳等城市,最后停留在北平。一路上,作者一方面记录了上至高级政府官员、部队军官、美国外交官以及商贾富户,下至工人、贫苦市民、农民、难民的不同生活;另一方面,描述了日军轰炸柳州、重庆、洛阳等城市的情景、记载了国民党军队、中国共产党军队对抗日军侵略的战况;同时叙述了美国在中国抗战时期其政府、军队在中国的举措和表现。全书呈现给我们的是全面、细微的历史生活画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1940—1945年战时中国编年史”。
20世纪到过中国、写过中国的人有许多,但贝克依然是其中目光最敏锐、文字最流畅的作家,他精妙地描绘了这样一个时点的状况:美国——以及西方整体——与中国虽试图相互理解却没有成功,从此隔绝二十余年,直到六七十年代才重新建立联系。
——拉纳·米特尔,The Browser读者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人议论不可谓不多,却唯独少了一条衡量中国进步之巨大的基线。格兰姆·贝克的《战时生活》清晰翔实,基于作者的亲身经历撰写,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生动的文字,我们仿佛回到了二战时期蒋介石统治下的中国。这本书在提醒着我们:从那时起,“东亚病夫”确已奇迹般地崛起。
——夏伟 曾任亚洲协会美中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战时生活》是一部内容广泛的编年史,管窥过去,值得推荐。
——《中西部书评》
编辑推介:
1.1940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后期,中国、日本、美国各方关系,都会在这一个时期发生巨大变化并会形成固定格局,一位美国观察家抱着研究中国的决心,走访各大战争城市,冷静而绵密地观察并记录下了这一特殊时期的从政府到军队到民生的状况,可谓是战时中国全貌的细致描绘。
2.本书插入了100多幅作者的手绘图,这些图片不止有艺术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这些图片为我们展示了抗战末期各阶层人民的微观生活。
3.柳州、重庆、宝鸡、洛阳等十多个城市的民族风情、城市样貌,都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来,是我们了解中国城市当时状况的重要史料来源。
4.军政要人、外国记者、商贾富户以及底层百姓,其言谈语吐、着装打扮、生活习惯等都在本书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作者介绍
格兰姆·贝克(Graham Peck),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于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驻中国战争情报办公室(U.S. 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工作。作者1935年以画家身份来到中国,遂被中国异域情调所吸引,将两周旅行计划延迟至两年,并出版了《穿越中国长城》(China’s Wall)。抗战爆发后,他抱着毕生研究中国的决心,再次周游中国,并有目的地进行广泛采访与调查,详细记录所能掌握到的一切事件,从军政要人、外国记者到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无所不包。1950年按此整理出版的《战时中国》(Two Kinds of Time),受到美国全社会尤其是军政两界的高度关注。
重点
由于某些不可抗力因素(安全第一),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推书tuiliw(账号:tuiliw),公众号回复数字:2347,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