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读南怀瑾先生的著述,一定能领会一个词——“无界”。南先生讲儒也好,佛也好,道也好,或是谈历史、教育、文化等,从不囿于教别、门派、类别,儒释道诸子百家、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任他拈提。他讲述的经典,都是他亲身“修证”过的,是他“内化”而来的,所以一本书,他常常是旁征博引,以经证经,中西合璧,今古交融,又切合时下,充满智慧之光。读了才恍然发现:原来书也可以这样读,学问也可以这样做!
内容介绍:
《金刚经说什么》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课记录。作者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作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作总结,以阐发自己的心得。《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祥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篡要、注解、类颂、重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注释达一百多种。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因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而得名,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维摩诘是毗耶离城的一位大乘居士,是佛典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该经的主要内容即是他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遣来问病的文殊菩萨、舍利弗等人阐扬大乘佛教的深奥义理。该经着重阐扬了“心净则佛土净”、“在入世中出世”、“无在无不在”等思想,倡导了众多“不二法门”,为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依据。 《维摩诘经》包含了众多议题,如生病问题、生死问题、什么是菩提、什么是道场、什么是布施、涅槃的真正意义、天花不着于身的奥秘、女身不需转成男身即能成佛的原因,等等,一向是学佛修证者最希望读懂也最应该读懂的一本书。南怀瑾先生以经证经,融会儒释道,旁征博引地对这些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佛法的真谛,而且为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花雨满天”的无限世界。
《圆觉经略说》是南怀瑾于1983年在台北十方书院讲述《圆觉经》的记录,首次出版前曾陆续在《十方》杂志连载,获得广大读者们的热烈回响。《圆觉经》是了义经,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且经文文字优美。南怀瑾先生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可作为学佛入门读物;对有心习禅和参研佛法者而言,亦有助益。
《楞严大义今释》《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是一部佛学经典,历来被修行者奉为必修的无上圭臬,尤其是对习禅者而言,更是如此。以至有“自从一读楞严后, 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说法。但由于其译文文词古奥,使佛法义理,愈形晦涩,学者往往望而止步。本书即为南怀瑾先生对《楞严经》全本的原文今译和串讲。其讲述依文讲义,深入浅出,是一部将学术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的别具特色的《楞严经》读本。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该书是南先生关于声闻地讲录的上册,共10讲,约14万字。他认为《瑜伽师地论》依次涵盖了人道、天道、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的修证,修行者修好人天乘后才有资格修小乘道,然后才够得上修菩萨道,最后才能修大乘道。他注重声闻乘出家众的修证,目的在于领引修行者入正修行之路。他开篇即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修行者20种不能得定的原因和修定中的4种障碍,启发学人警惕,以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他指出《瑜伽师地论》非常注重因明(逻辑),告诫修行者在学习时要运用逻辑思维加以分析归纳。
《禅海蠡测》本书先介绍了禅宗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的历朝演变,接着介绍了禅宗的宗旨,传授和修行的法门,如公案语录、机锋转语、宗师授受、参话头等,大概用了十节的内容;之后便展开禅宗与净土、与密宗在渊源、参修方面的异同。进而,将禅宗与中国本土的丹道、后起的理学,以及西方的哲学做了历史方面和思考内容的对比。
《禅话》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人物和史事的著作,以现代语言解析出禅宗祖师的求道、悟道过程。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甚便初学者阅读。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在讲授过程中,南先生历数了自古以来居士对于传播佛法的贡献,简要概述佛法在古印度和中国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禅堂中修行的规矩,例如打坐的姿势、行香的方法、香板的使用等。他特别重视软修法门的唱念;传授六妙门的修法,指示修安那般那是最快成就的捷径,解说了呼吸法门初步的实修方法以及诸多有关修持上的盲点。他特别批评有的学者只注重佛理的研究而轻视实证,主张教理和修持并重。总之,南先生作为学佛者中的善知识,他的引导、鼓励、扶持,甚至训斥,将使听众和读者感激、受益。
《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一九七九年,南怀瑾先生应大乘学舍出家众之请,系统讲解密宗法本《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本书即为该课程讲稿的整理本。因讲课不准录音,故本书是根据多人笔记整理而成的。全书共计十八讲,其中前七讲经过南先生审阅批改;后十一讲则是编者多次反复检阅笔记文稿,并与其他笔记对比参酌的结果。书后并配有南怀瑾先生于一九四五年所受三坛大戒戒牒副本。
《定慧初修》本书收录了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的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规、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
《如何修证佛法》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书(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得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现在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决策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
《学佛者的基本信念》《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原是唐代般若译的《华严经》四下卷中的最后一卷,因其文理俱优,切于日用,译后不久,便函独成一经,广为流传。经中主要讲述了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佛教寺院中每日引磬唱诵的《普贤菩萨十大愿》即源于此。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有关《普贤行愿品》的讲记。作者以通俗的口语,对该经的趣大意,特别是一般人不易读懂的偈颂作了别开生面的讲解,并附列了有关行愿方面的各种资料。本书中的基本信念即是指行愿而言的。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分为五章,对古代印度的社会与宗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汉代至清代佛教的兴衰变迁;二十世纪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思考;以及亚洲和欧美各国的佛教概况等,作了简明扼要的叙述。书末所附的《禅宗丛林制度与中国社会》,乃是研究佛教丛林制度的由来、内容及其社会影响的重要文章,颇具价值。
作者介绍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谱名南常泰,浙江乐清人,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1949年春赴台湾后,相继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教授。1966年,南怀瑾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下,到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
《论语别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争相翻印。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晚年在江苏太湖大学堂传道。其论着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其生平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哲学。于2012年9月29日于中国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温家宝在唁电中说:“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