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丛书:了凡四训
作者:(明)袁了凡 著,:邱高兴,王连冬 注释
格式: pdf、txt、epub、azw3、mobi、docx
编辑推荐
购买**辑、第二辑、第三辑请点击:
国学经典**辑(40种)
国学经典第二辑(40种)
国学经典(第三辑)
《了凡四训》展现了基于三教杂糅立场的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我们在注解和翻译本书过程中,重历了凡先生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对于命运的思考以及对命运的塑造。我们的解说对于这部并不十分难懂的著作来说,可能是画蛇添足,但是读者如果由此深入了凡先生的时代,体悟了他的教诲,反思了自己的生活,那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目 录
第一篇 立命之学
第二篇 改过之法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第四篇 谦德之效
附录一 袁了凡传
附录二 云谷先大师传
附录三 自知录
前 言
《了凡四训》是明清以来在民间流行甚广的劝人为善之书,作者为袁了凡。袁了凡,原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坤仪、仪甫等。原号学海,后改为了凡。了凡先生的生平资料主要有清代彭际清所撰《居士传》卷四十五的《袁了凡传》,以及《了凡四训》中有关其生平的自述。此外,吴江及嘉善县志等资料中也有关于了凡先生生平的介绍。下面主要依据上述资料,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袁了凡的生平作简要介绍。了凡祖居嘉善陶庄①,他的父亲袁仁在《怡杏府君行状》中说:“余上世,自陈州徙江南,散居吴越间。八代祖富一公,由语儿溪徙居嘉善之净池。历三百余年至吾祖菊泉先生,始入赘吴江之芦墟里。”①表明在很久以前,袁氏家族已从今河南周口淮阳(古陈州)一带迁徙至江南。至八代祖富一公时,从浙江桐乡县西南崇福镇东南的语儿溪迁到了陶庄一带。到袁仁的祖父菊泉先生时,入赘吴江芦墟的徐家。菊泉先生生有三子,其中袁仁的父亲袁祥再入赘嘉善的殳家,从吴江又回到了嘉善治内。吴江和嘉善环绕汾湖相望,相距不远,了凡出生在嘉善,但了凡先生罢官后又回到了芦墟的赵田居住,故而有的传记称了凡为吴江人,有的说为嘉善人。但了凡先生是以嘉善县的生源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彭际清居士说:“了凡之先,赘嘉善殳氏,遂补嘉善县学生。”
据袁了凡的曾祖父袁颢(菊泉)所撰《袁氏家训》,袁氏家族原为当地大家族,十分富有。至袁颢父亲袁顺(杞山)时因为受到谋反案的牵连被抄家。袁顺仓皇出逃,隐姓埋名,直到后来被免罪后,安居在吴江。在朝廷颁布了归还被查抄土地的政令后,袁顺才回到陶庄,但归还的土地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袁颢以医术知名于乡里,《嘉善县志》说他“博学而隐于医”。在行医的同时,他还善于用诊脉来预测吉凶、劝人向善。例如有人不孝,前来诊病,袁颢把脉后说:心脉代表自己,肝脉代表父母。从你的脉象看,心脉强而肝脉弱,好像你对父母不孝。要立刻改正,否则三日后有火灾。三日后果然这人家里遭遇火灾,由此信服袁颢,并对父母十分孝顺。袁颢生有三个儿子,次子就是了凡的祖父袁祥,字文瑞,号怡杏。袁祥生子袁仁,号参坡,也就是了凡的父亲。
商品评价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