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饼坪》是斯坦贝克的早期作品,出版于1935年,描写了一群流浪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享受生活的故事。这是斯坦贝克第一部大获成功的作品,自此他开始为评论界所关注。也是从这部作品起,斯坦贝克坚定地用细腻的笔调忠实反映生活、刻画人物,描写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
《煎饼坪》突出流浪汉们无忧无虑的心情,赞扬他们在极端贫苦中所表现出来的单纯和质朴,他们不向往财富,讨厌“背上有财产的压力”。这一切与贪婪倾轧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部分读者抨击这些流浪汉是古怪的一群人时,斯坦贝克这样回击:“他们是我认识和喜欢的人,善良、诚实。”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系列”(7种)
在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现代美国文学大师中,从辛克莱·路易斯到海明威,斯坦贝克更加坚守自己的写作立场。他的同情心始终赋予被压迫者,赋予不合时宜者和不幸者。他的作品在我国读者中曾引起强烈的共鸣。
为纪念约翰·斯坦贝克逝世50周年特别推出的“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系列”收录了斯坦贝克的七部作品,包括《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罐头厂街》《煎饼坪》《小红马》《月亮下去了》《愤怒的冬天》,其中《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著名的代表作,是一部史诗式的叙事作品,获得1939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1940年的普利策奖;《人鼠之间》和《罐头厂街》是他的另外两部代表作;《煎饼坪》是斯坦贝克第一部大获成功的作品,自此他开始为评论界所关注;《小红马》则是一部散发着乡野泥土气息的短篇集,清新可喜;《月亮下去了》充满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反法西斯主义的佳作;《烦恼的冬天》给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斯坦贝克于次年(即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共创作27部作品,代表作包括《煎饼坪》(1935)、《人鼠之间》(1937)、《小红马》(1937)、《愤怒的葡萄》(1939)、《罐头厂街》(1945)、《伊甸园之东》(1952)、《我们不满的冬天》(1961)等。其中《愤怒的葡萄》还获得1939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1940年的普利策奖。
斯坦贝克既是文学大师,也是受美国民众喜爱的畅销作家之一,迄今为止其作品累计销售近一亿册,其中超过半数是《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这两部代表作。
斯坦贝克的作品多描写底层的社会大众,替穷苦人说话,为被压迫者申辩,展现他们广阔壮丽的生活图景,刻画他们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为生存而奋斗的勇气。
精彩书评
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充满想象力的创作,表现出富有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作家有责任揭露我们许多沉痛的错误和失败,把我们阴暗凶险的梦打捞出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以利于改善。
——约翰·斯坦贝克受奖演说
作家有义务昭示和颂扬人类心灵和精神所拥有的伟大能力——因为它们顽强面对失败,因为它们勇敢、宽厚、仁爱。在同软弱与绝望的无休无止的战争中,是它们让我们重整旗鼓,拥有再次前进的希望和动力。我坚信,一个作家,如果他不相信人类能够臻于完美,那么他就没有热忱也没有资格投身于文学。
——约翰·斯坦贝克受奖演说
不知怎么,一切都充满了笑声,那是一种特殊的笑声和满足感,无论多么卑微,只有约翰·斯坦贝克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对笔下的人物,他既怀着深切的同情,又常常开他们的玩笑。
——《芝加哥周日论坛报》
目录
1. 解甲归乡获房产,丹尼发誓护穷人 / 1
2. 皮伦贪图地位,拒绝丹尼好意 / 8
3. 贪欲毒害皮伦,邪恶暂居上风 / 14
4. 好人耶稣·玛利亚,违心作恶事有因 / 22
5. 圣方济各挽狂澜,惩罚三人不留情 / 35
6. 三人忏悔得心平,丹尼众友誓相守 / 46
7. 丹尼众友欲行善,拯救海盗脱苦难 / 52
8. 众人探宝碰运气,皮伦悲喜海盗知 / 70
9. 丹尼落入圈套,朋友出手相救 / 91
10. 朋友安慰士兵,初学为父之道 / 104
11. 大乔身处险境,爱情悄然降临 / 113
12. 海盗得助守诺言,狗狗得福见圣灵 / 119
13. 丹尼众友相助,贫困妇人解忧 / 134
14. 大家聊天讲故事,糗事苦事同唏嘘 / 144
15. 丹尼忧郁发疯,魔鬼化身来袭 / 159
16. 众友欢会解忧愁,丹尼神秘升天去 / 175
17. 挑战陈规烧房子,众友四散各自飞 / 189
附录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 198
约翰·斯坦贝克受奖演说 / 202
生平年表 / 205
精彩书摘
丹尼离开军队,回到家乡,获知自己继承了财产,有了一份产业。老头子,就是他爷爷,去世了,把煎饼坪的两座小房子留给了丹尼。
丹尼听闻此事,身体不由自主地矮下去了一点儿,拥有财产的责任实在太重了。去察看自己的产业之前,他买了一加仑的红酒,自个儿差不多把酒喝光了,才忘记自己肩上的重任,与此同时,他最恶劣的本性也暴露了出来。他吵吵闹闹,在阿尔瓦拉多街的台球室里摔坏了几把椅子;他干了两架,时间很短却赢得利落。没有人注意到丹尼。最后他迈着罗圈腿晃晃悠悠地走上了码头;正是清晨,意大利渔夫们穿着胶鞋走下码头,正要出海。
种族厌恶情绪战胜了丹尼的理性,他吓唬这些渔民。“西西里杂种,”他冲着他们叫嚷道,“囚犯岛的渣渣。狗杂种的杂种。”他叫着:“去你妈的,讨厌鬼。”他把大拇指放在鼻头,在裆部做着下流的动作。这些渔夫们只是咧嘴一笑,摆弄着桨说:“嗨,丹尼,什么时候回家?今晚过来吧,我们有新酿的红酒噢。”
丹尼气极了,他大喊:“把你那套套戴在头上吧。”
他们大声说:“再见,丹尼。晚上见。”他们爬进小船,朝伦巴拉式拖网船划去,上船后启动引擎,轰隆隆地开走了。
丹尼感觉丢脸了。他走回阿尔瓦拉多街,一路走一路打碎玻璃窗,在第二条街上,警察拦住他,抓住他的手。丹尼很守法,没有做任何抵抗。若不是因为他刚刚退伍,军队在对德战争中大获胜利,他会被判以六个月的监禁。出于上述原因,只判他坐三十天的牢。
于是丹尼在蒙特雷市监狱的牢房里关了一个月。他有时候在牢房的墙上画下流的画,有时候回想自己在军队的生活。关押在市监狱的牢房里,丹尼的手里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晚上偶尔他们会把一个醉汉关进来;不过在蒙特雷,绝大多数情况下犯罪活动并不多,因此丹尼很寂寞。起先,臭虫咬得他不得安生,后来臭虫习惯了他的气味,他也习惯了臭虫咬,彼此便和睦相处了。
他开始玩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游戏。他捉住一只臭虫,在墙壁上捻死,用铅笔绕着死臭虫画一个圆圈,任命它为“克洛夫市长”。然后他又捉了几只臭虫,分别任命为市议员。很快他用捻死的臭虫把牢房的一面墙装饰满了,每只臭虫代表一个当地要人。他给这些臭虫画上了耳朵和尾巴,又添加上大鼻子和胡须。看守迪托·拉尔夫极为震惊,不过他没有报告上司,因为丹尼没有讽刺判他入狱的治安官,也没有讽刺任何警队人员。丹尼非常敬畏法律。
一天晚上,监狱寂寞难耐,迪托·拉尔夫拎着两瓶红酒进了丹尼的牢房。一个小时后,他出了牢房去再弄点酒,丹尼随他同行。监狱里郁闷极了。他们在托莱利酒馆买了酒,一直喝到托莱利关门打烊,把他们赶出来。丹尼爬上山,钻进松林,呼呼大睡,迪托踉踉跄跄地回到警局,报告说丹尼逃跑了。
中午,刺眼的阳光惊醒了丹尼,他决定白天先躲起来,逃避追捕。他跑进灌木丛里,躲藏了起来。他像被猎捕的狐狸似的从灌木林向外张望。到了晚上,法官的裁定已经执行了,丹尼钻出灌木丛,去办自己的事情。
丹尼自己的事情不难办。他绕到一家饭店的后门。“能给我一点剩面包喂狗吗?”他问厨师。趁着那个一哄就上当的家伙包面包的机会,丹尼偷了两片火腿、四只鸡蛋、一块羊排和一个苍蝇拍子。
他说:“我以后会付您钱的。”
“不必为剩饭剩菜付钱。你不要的话,我本来就是要扔掉的。”
丹尼当即对偷窃行为不那么惴惴不安了。既然他们自己都这么想,他蛮可以表现得心安理得。他回到托莱利酒馆,用四只鸡蛋、羊排和苍蝇拍换了一大杯格拉巴酒,然后转向森林,去准备自己的晚餐。
夜晚阴暗又潮湿。雾似柔软的轻纱悬挂在阴森的松树间,松林守护着蒙特雷城陆地的边界。丹尼低着头,急匆匆地向松林间的栖息地走去。他隐约地辨认出自己前面有一个疾步行走的身影;他快步赶上去,认出那仓促疾行的人是自己的老朋友皮伦。丹尼是个出手大方的人,但是他想起来自己已经把吃的东西都卖掉,手里只剩下两片火腿和一袋剩面包了。
“我得赶上皮伦,”他打定主意,“他走路的样子像是饱餐了一顿烤鸡还是什么东西似的。”
这时丹尼突然注意到皮伦紧紧地抓住衣服的前襟,护着胸前。
“嗨,皮伦,朋友!”丹尼叫道。
皮伦加快了脚步,丹尼撒开腿一阵小跑。“皮伦,我的小朋友!你急着去哪儿啊?”
皮伦不得不停下来等丹尼。丹尼走近皮伦,满腹狐疑,不过他说话的口气相当热情。“我正找你呢,我最亲爱的天使般的朋友,瞧,我有两块从上帝那里弄来的火腿,一袋甜的白面包。分享我的福气吧,皮伦,小矮胖子。”
皮伦耸了耸肩。“随便你啦。”他粗声粗气地嘟囔一句。他们一起走进松林。皮伦有点发懵。最后他停下脚步,直面自己的朋友。他难过地问:“丹尼,你怎么知道我在衣服下面藏着一瓶白兰地呢?”
“白兰地?”丹尼叫出声来。“你有白兰地?也许是给某位生病的妈妈准备的。”他一脸无辜地说,“也许你要留着为庆祝耶稣再降临。我是谁呀,不过是你的朋友,有什么资格决定这瓶白兰地的用途呢?我根本都不知道你有白兰地。而且我一点都不渴。我不会碰你这瓶白兰地的。欢迎你享用我的这一大块烤猪排,但是你的白兰地就归你呀。”
皮伦严肃地回答道:“丹尼,和你分享白兰地我不在乎,咱们一人一半,但是我得看着,你不能全喝光。”
……
前言/序言
这个故事讲的是丹尼、丹尼的朋友和丹尼的房子。故事里讲了这三者怎么会成了一回事。结果在煎饼坪,只要提及丹尼的房子,人们所指的就并不是那座古老的卡斯蒂玫瑰肆意缠绕、白漆剥落的木结构建筑。绝对不是,只要你说起丹尼的房子,人们就明白你指的是一群生活在那座房子里的人,他们快乐友好,仁慈大度,但是不知怎么回事结局悲惨。因为丹尼的房子和亚瑟王的圆桌没啥不一样,丹尼的朋友和圆桌旁的骑士也没啥不一样。这个故事就是讲这群人如何聚集到一起,如何兴旺发达,后来成了一个团体,美好且智慧。故事讲述了丹尼朋友们不同寻常的经历,讲了他们做的好事,讲了他们的想法和付出的努力。最后,故事讲了这群人如何丢失了护身符,大家如何四分五裂,最终各行其是。
蒙特雷是个古老的城市,就在加利福尼亚的海岸线上,在这个城市里,上面这些事人尽皆知,人们说了又说,有时候还有点添油加醋。所以最好是把这段故事的来龙去脉写下来,免得将来学者们听到这些传说的时候,就像他们说亚瑟王、罗兰和罗宾汉一样,说“根本没有丹尼或者丹尼的那伙朋友,根本没有什么房子。丹尼不过是个自然之神,丹尼的朋友只是风、天空、太阳的原始象征”。记录这段历史的目的就是让酸文假醋的学者们现在和将来都张不开口来发出讥笑。
蒙特雷城坐落在一面山坡上,俯瞰蔚蓝的海湾,背靠着一片森林,那里全是高大阴暗的松树。城区里地势比较低的地方住着美国人、意大利人、捕鱼的人和做鱼罐头的人。但是在城区和森林交错的山坡上,街道没有铺沥青,街角也没有路灯,蒙特雷的老居民就在这一带筑屋建房,就像古代的不列颠人在威尔士建造城堡一样。这些老居民就是帕沙诺人。
帕沙诺人居住在破败的木屋里,庭院杂草丛生;木屋掩映在森林的松树间。帕沙诺人不知道什么是商业,对美国商业的繁复机制一无所知;他们一无所有,无一物可以盗窃、可以剥削或者可以抵押,因此商业机制没有对他们发起猛攻。
帕沙诺人是什么人呢?他们是西班牙人、印第安人、墨西哥人和各色高加索血统族人的混血儿。他们的祖先在加利福尼亚生活一两百年了。他们说英语有帕沙诺人的口音,说西班牙语也有帕沙诺人的口音。若是要追问他们的种族,他们会气愤地宣称自己是纯正的西班牙人,同时撸起袖子让你看,他们胳膊内侧柔软的部分几乎就是白色的。他们的肤色就是海泡石烟斗那种褐色,他们说这是太阳晒的。他们是帕沙诺人,住在俯瞰着蒙特雷城区的山上,那地方叫煎饼坪,虽然地一点儿也不平。
丹尼是帕沙诺人,在煎饼坪长大,人人都喜欢他,不过在煎饼坪尖声叫嚷的一众孩子里,丹尼并不特别地出众。或者是因为血缘的关系或者因为祖先的风流情史,丹尼差不多和坪里的人都有点沾亲带故。丹尼的祖父是个大人物,在煎饼坪拥有两座小房子,他因为这份财产而倍受尊敬。渐渐长成的丹尼喜欢睡在森林里,到各个牧场打工谋生,从这个吝啬的世界讨点吃的和喝的,这么做可不是因为他没有有权有势的亲戚。丹尼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生活目标明确。二十五岁时,他双腿已经弯弯的了,正好和马肚子的曲线相吻合。
正是丹尼二十五岁那年,美国对德国宣战了。丹尼和朋友皮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喝了两加仑红酒了(顺便提一句,皮伦是正好赶上了有酒喝,那会儿买卖刚结束——用了一只靴子呢)。大乔·波特吉看见松林间有酒瓶子闪着亮光,于是凑到了丹尼和皮伦的身边。
几个瓶子里的酒下去了,三个男人的爱国热情上来了。酒喝完了,三个男人手挽着手走下山坡,既为了友情,也为了不摔跤,就这么走进了蒙特雷。在征兵站前,他们高叫着为美国加油,同时向德国人挑战,叫他们有什么狠招全都使出来。他们怒吼着威胁德意志帝国,最后把征兵的军士吵醒了,他穿上军服,跑到街上,让他们别吵了。然后他开始给他们登记。
军士让他们在桌前排好队。除了头脑不太清醒,他们完全符合征兵要求,于是军士首先问皮伦。
“你想当什么兵呢?”
皮伦轻松愉快地说:“我随便。”
“我想步兵需要你这样的小伙子。”于是皮伦的名字就登记在了步兵名册上。
然后他转向大乔,波特吉清醒过来了。“你想去哪儿?”
“我想回家。”大乔难过地说。
军士把他的名字也登记在步兵名册上。最后他直视着丹尼,丹尼站着睡着了。“你想去哪儿?”
“啥?”
“我说,什么兵种?”
“‘兵种’,是什么意思?”
“你会干什么?”
“我吗?我什么都会。”
“你以前是干什么的?”
“我?我是赶骡子的。”
“哦,赶骡子的?你能赶多少头骡子?”
丹尼俯下身来,含糊不清但是很内行地问:“你有多少?”
军士说:“大概三万头吧。”
丹尼一摆手,说:“都拴起来!”
于是丹尼去了得克萨斯,战争期间他一直在驯骡子。皮伦跟着步兵去了俄勒冈,大乔呢,后来才搞清楚,他进了监狱。
附 录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约翰·斯坦贝克,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利纳斯市,邻近肥沃的萨利纳斯谷地,离太平洋海岸只有几里远。这个地点成为他的许多描写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作品背景。他是在中等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但他仍与这个多种经营地区里的工人家庭处于平等地位。在斯坦福大学念书时,他必须经常去农场做工挣钱。他没有毕业就离开了斯坦福大学,于1925年前往纽约当一名自由作家。经历了几年痛苦的奋斗,他返回加利福尼亚,在海边一幢孤独的小屋里安了家。在那里,他继续写作。
在1935年以前,他已经写了几本书,但他是以这年的《煎饼坪》一炮打响而出名的。他向读者提供一群珀萨诺斯人(西班牙人、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混血儿)的有趣好笑的故事。他们是些游离社会的人,在狂欢宴乐时,简直是亚瑟王圆桌骑士的漫画化。据说,美国当时弥漫着阴郁的沮丧情绪,这部作品成了一帖受人欢迎的解毒剂。这回轮到斯坦贝克笑了。
但他无意成为一个不得罪人的安慰者和逗乐者。他选择的主题是严肃的和揭露性的,例如他在长篇小说《胜负未决》(1936)中刻画加利福尼亚果树和棉花种植园里艰苦的罢工斗争。在这些年中,他的文学风格的力量稳步增长。《人鼠之间》(1937)是一部中篇杰作,讲述莱尼的故事:这位力大无比的低能儿,完全是出于柔情,却掐死一切落入他手中的生物。接着是那些无与伦比的短篇小说,汇集在《长谷》(1938)中。这一切为他的伟大作品《愤怒的葡萄》(1939)铺平了道路。这是一部史诗式的叙事作品,斯坦贝克的名声主要与它相连。这部作品讲述一群人由于失业和当局滥用权力,被迫从俄克拉荷马向加利福尼亚迁徙。美国社会史上这段悲剧性插曲激发斯坦贝克的灵感。他生动地描写一个农民及其家庭为了寻找一个新家经历的漫长而伤心的流浪生活。
在这篇简短的授奖词里,不可能充分介绍斯坦贝克此后产生的每部作品。如果批评家时不时地似乎注意到某些力量减弱的迹象,某些可能表明生命力衰退的重复的迹象,斯坦贝克以去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烦恼的冬天》(1961),彻底打消了他们的疑虑。在这部作品中,他达到《愤怒的葡萄》树立的同样标准。他再次坚持他的作为一个独立的真理阐释者的立场,以一种不偏不倚的直觉,面对真正的美国,无论是好是坏。
在这部新近的小说中,主人公是一位每况愈下的家庭主人。他从战场退役后,事事遭逢挫折,最后在他先辈的新英格兰镇上当了一名杂货店店员。他为人诚实,从不无故抱怨。他不断受到那些发财致富手段的诱惑。然而,这些手段既要求精明头脑,又要求冷酷心肠,他无法将这些汇集一身而不丧失他的完整人格。他的敏感的良心像一块闪烁的多棱镜,生动地呈现出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全部问题。这部作品没有为此进行任何理论推断,而是运用具体的,甚至是琐屑的日常生活场面。尽管如此,这些描写令人信服,具有斯坦贝克生动活泼的现实主义笔触的全部魅力。即使他注重事实,仍然有一种围绕生和死这个永恒主题进行幻想和思索的和声。
斯坦贝克最近的一部作品记叙他三个月里漫游美国四十个州的经历(《查利偕游记》,1962)。他驾驶一辆小卡车旅行。车上配有一间小房子,他在里面睡觉和存放生活必需品。他微服而行,唯一的伙伴是一头黑毛狮子狗。我们在这里看到他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观察家和说理者。他令人钦佩地对地方风貌作了系列考察,重新发现他的国家和人民。这部作品采用灵活自由的笔法,也是一部有力的社会批评著作。这位驾驶“驽骍难得”(他给他的卡车起的名字)的旅行家略微显示出颂古非今的倾向,虽然十分明显,他警惕堕入魔道。当他看到推土机铲平西雅图葱翠的森林,以便疯狂地扩建住宅区和摩天楼时,他说道:“我感到惊讶,为什么进步常常看似毁灭。”无论如何,这是一种最切合时势的思考,在美国之外也完全适用。
在已经获得这个奖金的现代美国文学大师中——从辛克莱·路易斯到欧内斯特·海明威——斯坦贝克更加坚守自己的立场,在地位和成就上独立不羁。他具有一种冷峻的幽默气质,这在一定程度上补救了他的经常是残酷的和粗野的主题。他的同情心始终赋予被压迫者,赋予不合时宜者和不幸者。他喜欢将纯朴的生活欢乐与残忍的、玩世不恭的金钱欲相对 照。但是,我们也从他身上,从他对自然,对耕地、荒地、山岭和海岸的炽烈感情,发现美国人的性格。人类世界里里外外的这一切是斯坦贝克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瑞典学院授予约翰·斯坦贝克这份奖金,以表彰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锐的观察。”
亲爱的斯坦贝克先生,你对瑞典公众,一如你对你本国和全世界的公众,不是陌生人。你以你的最杰出的作品,已经成为友善和博爱的导师,人类价值的卫士。这完全符合诺贝尔奖的本意。为表达瑞典学院的祝贺,我现在请你从国王陛下手中接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金。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