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博学·经典教材系列:修辞学发凡
作者:陈望道 著
格式: pdf、txt、epub、azw3、mobi、docx
内容简介
《修辞学发凡/复旦博学·经典教材系列》是把存在于汉语语文中的种种修辞方法、方式,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方式的原理原则,加以系统的阐释,并且指明它的发展趋向。在阐释和说明中,引用了丰富、适切的白话和文言的例证。对于系统地研究修辞学,对于古今作品的阅读理解欣赏和练习写作,都有助益。
《修辞学发凡/复旦博学·经典教材系列》共分十二篇。*篇概括地述说修辞现象和修辞学的全貌。指出修辞现象有消极和积极两大分野,又指出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和修辞所须适合的题旨和情境。第二篇述说修辞所可利用的语言文字的可能性。第三篇述说消极和积极两大修辞分野的互相区别和互相联系。第四篇述说消极修辞的一般情况。第五篇至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其中第五至第八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格,第九篇述说积极修辞中的辞趣。第十篇述说修辞现象随种种不同情况而变化,以及它的统一的线索。第十一篇述说语文的种种体式,特别详述了体性方面的体式。第十二篇结语,述说修辞学的变迁、发展,并指出研究修辞学应有的努力。
作者简介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著名学者、教育家。1919年从日本留学归国,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同时投身新文化运动。1920年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整的中文本,1921年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1920年起,历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教授。1952年至1977年任复旦大学校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一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达六十年,涉猎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在哲学、法学、政治学、伦理学、因明学、美学、文艺学、新闻学等方面多有所成就;他学术事业的基点和重心在中国语文的研究方面,为语文改革、语法学和修辞学等学科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主要著译成果辑录于《陈望道文集》(四卷,1979—1990)、《陈望道语文论集》(1980)和《陈望道修辞论集》(1985)。
目 录
第一篇 引言
一 修辞二字习惯用法的探讨
二 修辞和语辞使用的三境界
三 修辞和语辞形成的三阶段
四 修辞同情境和题旨
五 修辞的技巧和修辞的方式
六 修辞研究的需要、进展和任务
七 修辞学的功用
第二篇 说语辞的梗概
一 修辞和语言
二 “态势语”
三 声音语
四 文字语
五 声音
六 形体
七 意义
八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九 汉语文变迁发展的大势
第三篇 修辞的两大分野
一 形式和内容
二 内容上的准备
三 两种表达的法式
四 语辞的三境界和修辞的两分野
五 两大分野的概观
六 两大分野的概观二
第四篇 消极修辞
一 消极修辞纲领
二 意义明确
三 伦次通顺
四 词句平匀
五 安排稳密
第五篇 积极修辞一
一 积极修辞纲领
二 辞格
甲类 材料上的辞格
三 譬喻
四 借代
五 映衬
六 摹状
七 双关
八 引用
九 仿拟
十 拈连
十一 移就
第六篇 积极修辞二
乙类 意境上的辞格
一 比拟
二 讽喻
三 示现
四 呼告
五 夸张
六 倒反
七 婉转
八 避讳
九 设问
十 感叹
第七篇 积极修辞三
丙类 词语上的辞格
一 析字
二 藏词
三 飞白
四 镶嵌
五 复叠
六 节缩
七 省略
八 警策
九 折绕
十 转品
十一 回文
第八篇 积极修辞四
丁类 章句上的辞格
一 反复
二 对偶
三 排比
四 层递
五 错综
六 顶真
七 倒装
八 跳脱
第九篇 积极修辞五
一 辞趣
二 辞的意味
三 辞的音调
四 辞的形貌
第十篇 修辞现象的变化和统一
一 格局无定
二 修辞现象也不是一定不易
三 修辞现象常有上落
四 修辞现象也常有生灭
五 适应更是形形色色
六 变化的统一
第十一篇 文体或辞体
一 文体或辞体和文体或辞体的分类
二 简约繁丰
三 刚健柔婉
四 平淡绚烂
五 谨严疏放
六 语文体式的繁复情况
第十二篇 结语
一 从修辞学术萌芽时期说起
二 修辞文法混淆时期
三 中外修辞学说竞争时期
四 结语
初版刘序
初版后记
《修辞学发凡》
第九版付印题记
一九五四年版重印后记
一九六二年版重印前言
一九七六年版重印前言
商品评价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