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红利(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渐行渐远的红利(pdf+txt+epub+azw3+mobi电子书在线阅读下载)

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刘鹤作序,吴晓灵、蔡昉、李稻葵、张涛联袂推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书系的作品之一,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作者:彭文生

格式: pdf、txt、epub、azw3、mobi、docx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将面临什么样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大家谈的很多的人口红利和其消退到底有哪些宏观经济含义?驱动经济增长的长周期和短周期波动的因素有哪些异同?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再平衡?货币信用周期究竟隐含着什么?中国式通胀为何总是迷雾重重?房地产泡沫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人民币和外汇资产配置的再平衡之路意味着什么?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这一系列追问的答案,将由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为我们一一揭开,循着作者探索的“新中间路线”,我们一起找寻中国新平衡的路径。

 

内容简介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并行或先后释放出的人口红利、制度变革红利、全球化红利,都将并行或先后面临见顶回落的趋势,因循这些发展机遇时期形成的分析框架来思考未来的增长,难免会陷入惯性与定式,从而出现较大的偏差。本书力图建构适应“后红利时代”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相应地、分主题地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领域若干重要议题;*终,引领读者去探索中国经济新平衡的路径。
本书是作者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特别是近距离、实际地观察、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写下的个人总结与思考。全书分为十个部分,开篇从宏观经济分析框架谈起,奠定了本书写作的学术规范基础,并为读者指出了理解中国宏观领域经济现象、发展规律的分析框架;第二章内容聚焦在中国的人口问题上,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现今及未来的人口结构具备的宏观经济含义;从人口延伸开,第三章谈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长周期与短周期的区别及相互联系,为理清长期的结构性经济问题和短期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思路;随后,作者探讨了经济结构的失衡与再平衡问题,为调整长期发展方式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中国货币发行信用、通胀难题以及房地产泡沫的探讨体现了本书着手解决当前宏观经济领域热点问题的意图,并由此阐发了作者观察后的独特思考;由此,作者介绍了人民币的再平衡之路以及中国城镇化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后一章,作者总结了上述各个领域的发展问题及特色,提出了“中国新平衡——转型的政策路径”。

作者简介

  彭文生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1986年获得天津南开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88年和1993年分别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曾就读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10年9月加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任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中金任职之前,2008年加入巴克莱资本,任中国经济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1998年至2008年,任职于香港金融管理局,先后担任经济研究处和中国内地事务处主管。1993年至1998年,在华盛顿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学家,主要负责亚洲新兴市场经济研究,政策分析和咨询。2012年受聘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和金融。在《银行和金融期刊》《牛津经济与统计评论》《太平洋经济评论》《中国经济评论》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出版英文著作BusinessCycles: Theory and Evidence,co-authored with Andy Mullineux andDavid Dickinson, Blackwell Publishers,1993(《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证》,合著);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al Experiences and Implicationsfor the Renminbi,co-edited with Chang Shu,PalgraveMacmillan,2009(《货币国际化:国际经验对人民币的启示》,联合主编)。

目  录

第一章、宏观经济分析新思路
一 分析框架的重要性
二 需求和供给
三 长期和短期
四 两大主流学派的盛衰
五 金融危机前的主流分析框架
六 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第二章、人口结构的宏观经济含义
一 人口结构的主要特征
二 人多人少的争议
三 放松计划生育的影响
四 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
五 人口结构和通货膨胀
六 人口结构和资产价格
七 前车之鉴
第三章、增长的长周期和短周期
一 过去三十年三次增长上升期
二 长周期放缓已经开始
三 改革决定未来增长趋势
四 短周期波动:中国版“大缓和”
五 案例分析:2013温和反弹
六 供给与需求的双面性
第四章、结构的失衡与再平衡
一 结构失衡的表象:消费弱
二 失衡的症结:收入差距扩大
三 人口结构是基本因素
四 企业对居民部门的挤压
五 政府对居民部门的挤压
六 居民部门内部贫富差距拉大
七 结构再平衡的路径
八 “中国消费”的宏观涵义
第五章、货币信用周期
一 房地产交易吸收了“超发”货币?
二 准确理解货币的储值功能
三 货币是如何创造的?
四 上半场的繁荣
五 信用扩张的暗影——影子银行
六 下半场的挑战
第六章、通胀谜思
一 通胀短周期:总需求波动
二 货币超发的影响:先通胀,后通缩
三 发展直接融资降低通胀吗?
四 劳动力短缺推升通胀吗?
五 食品价格的特殊性
六 过剩型经济难以逆转
七 政策的通胀容忍度难以上升
第七章、房地产泡沫
一 泡沫的争议
二 房地产价格严重偏离基本面
三 泡沫的宏观驱动因素
四 高房价的长期危害性
五 房价下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六 房价下跌会带来金融危机吗?
第八章、人民币的再平衡之路
一 不平衡的体现
二 汇率的三个形式
三 准确理解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关系
四 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之辩
五 外汇资产的再平衡之路
六 资本账户开放和汇率灵活性
七 再平衡的影响
第九章、城镇化新机遇与新挑战
一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 旧模式难以持续
三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下降
四 新型城镇化需要多方面改革
五 新型城镇化促进经济转型
第十章、“新中间路线”— 转型的政策路径
一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 公平和效率
三 政府与市场
四 上一代与下一代
五 金融与实体
六 供给与需求

商品评价

  • 彭文生的此书,好。好在何处?首要的当然是贴地气,谈的问题都是最近我们最关注的,包括通胀,房价,货币,人口。有的也许会觉得太赶时髦了,因为这本书还谈到了城镇化。其次是专业。财经书籍,尤其是国内,专业的当然有,但论述清楚但又全面的,其实不多。林毅夫近期出…
  • 第一章:宏观分析的新思路首先介绍了经济分析的需求供给理论,增长加快伴随通胀上升意味着需求大于供给,增长加快伴随通胀下降或通缩意味着供给大于需求。?????供给端分析:决定因素有3个–劳动力、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这些因素的短期变动都不大,因此一般认为经济…
  • 长期看供给:决定因素有3个–劳动力、资本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这些因素的短期变动都不大,因此一般认为经济供给增长率变化是平滑且呈现趋势性特征。    短期看需求:需求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   主流分析框架的三个问题受到关注:    1. 资产价格的…
  • 作者曾经任各种大投行包括中信、中金和光大的首席经济学家,这本书也基本是作者此前报告观点集结的文册。看研报如果是为了投资,其实看首席经济学家的文章,多半意义不大。因为他们所写的文章过于宏观和中庸,缺乏鲜明的观点和对某个领域针对性的投资建议,而且甚至有一些定位…
  • 人即是欲望:从满足个体需求的角度讲每个人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将导致经济持续续繁荣下去(例如穷的时候吃麦当劳是好的等有钱了升级为海鲜大餐),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将促进新汽车新手机等需求的不断升级。热门的产业会发生变化(从马洛夫需求层次来讲逐渐从吃住等转换到文娱等行业)但…
  • 一、回顾了经济学经典理论与流派二、人口结构:红利(生产者超过消费者)阶段:(1)需求不足-通胀低位、储蓄人群>借贷人群(资金供给多),债券牛市;(2)高储蓄率人群风险偏好较高,股市、房市估值泡沫。两个逻辑有矛盾之处,共同的解释可能是总量资金多推升所有资…
  • 先看的《金融周期》,后看的《红利》。讽刺的是2015年开始的一波定向大水,再次激起民众的炒房热情,直至2018年5月末的杭州,万人摇号的盛况。综合两本书来看,几点总结:1)供给变化长周期+需求变化短周期的框架看经济波动(基本是宏观经济学总结,可以用来看中国,同样可以…
  • 规律不可战胜,想胜天半子都难,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才是发展之道 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制造享誉全球。这背后一个核心的因素离不开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和高额的储蓄率。当人口红利渐行渐远,高额储蓄率每况愈下,时至今日,重提储蓄率的重要作用一点都…

为了方便大家利用电子书更好的学习,精心整理了网络上的各种电子书,有PDF版本的,也有TXT版本的,现有一万多本PDF的,七万多本TXT的,还有精心整理的天涯神贴,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有需要的可以点击下面的衔接或者扫码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45OMvYM0Jy-BVuJJmRvtw?pwd=w3m9 提取码: w3m9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0

评论0

请先

没有账号? 注册  忘记密码?